第102章 历史的车轮2(2 / 2)
当时还发生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有一个叫阿部良之的人,研究出了一种工艺,可以解决油料质量问题。但是会损失百分之十的油料。
海军方面一听会减产百分之十的油料当时就:“八嘎,不行!100万吨少10万吨太多了。”海军不同意损失掉百分之十的油料产量,这项技术备搁置。直到1943年油料匮乏道了不能忍受的时候,日本海军才想起来有这项技术,随后才投入生产。
陆军从纳粹德国得到了煤化油技术,本来可以解决一部分油料供应的,但是日本自身的海陆之争毁掉了这种可能。
因为技术是陆军弄来的,海军不愿意陆军独霸这项技术,死活不肯转让大直径耐高压反应釜相关生产工艺,硬是让陆军无法投入生产。
从德国得到的生产技术必须要用到大直径耐高压反应釜,但是这种反应釜,在日本只有海军能生产。海军就是不配合,陆军瞪大眼睛毫无办法。直到日本战败投降也没能投产。
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油料已经匮乏到了刨松树根炼油的地步,海军都不肯转让反应釜的生产技术。我没有的,其他人可以有。但是陆军一定不能有。
美国对日本的禁运政策,像一根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绞索,随着时间推移这根绞索越收越紧。
一系列事件影响下,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美日谈判彻底破裂。直至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测底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希特勒的这次行动在6月4日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纳粹德国大使大岛浩,向他透露出苏德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
大岛浩随即电告东京,但日本内阁以此情报真假难辨为由予以否定。
本来日本想拉拢苏联,但苏德战争使日本的计划破产了。日本由此可能面临着两面作战。因为按1940年9月27日签订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应该出兵北上夹击苏联协助德国。
而日本大本营中南进派又占据上风。日本陷入了南进还是北进的困局。
松冈洋右认为应该立刻北上进攻苏联,但陆军中有一派意见认为应该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而海军也认为应该南进。大本营中海陆意见一直不统一。最后大本营和稀泥的采取了南北并进的方针。
1941年7月2日,御前会议决定加强南进之势,不惜和英美开战,同时关东军做好北进的准备,随时北上配合纳粹德国攻击苏联。
在参谋本部的“方案”中,其北方备战方案,即被称之为“关特演”计划。
于是1941年7月2日决定进行了“关东军特种演习”,简称“关特演”,动员兵力达85万人。可见当时日本当局有进攻苏联的打算。但是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41年7月7日,日本陆相东条英机正式下令实施“关特演”计划。日军准备等待苏联远东军西调到过半时,再以优势兵力发动进攻。
但按参谋本部的计划,日军发动对苏进攻时的兵力,应不少于25个师团。而当时日本驻中国东北、朝鲜的兵力仅14个师团。因此还要从本土调入7个师团,从中国关内调入4个师团,另外再从中国关内抽调6个师团作为总预备队。在战略物资上,关东军当时所拥有的弹药仅可满足30个师团2-3个月作战消耗,粮食仅可供16个师团2个月之需,汽油可供16个师团5个月之用。为了准备对苏战争,不得不要从日本本土运去大批作战物资。
1941年7月12日,日本参谋本部得到的情报说,苏联远东军兵力西移很少,特别是日军准备攻击的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地区尚无移兵迹象。《太平洋战争之路》
苏联方面的变化和日军所预计的差距太大。日军南进计划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引起了美英等国的高度警惕。日美在东南亚地区的矛盾愈来愈尖锐。日本在南方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之日本对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诱降活动也始终没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而当时日本大本营对于北进的态度也不坚定。
因多重原因放弃了北进计划。
(一)是因为苏联远东方面军主力仍在,并没有大量西调,日军见没什么好机会。
(二)日军在之前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中被苏军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番,心中犯怵不敢轻易挑起战争。
(三)再有就是美英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日本的油料储备只够半年使用。北进的话当时远东地区没有发现油田。无法获得日本紧缺的石油支援。
(四)纳粹德国在苏联,没有取得像欧洲那样的决定性胜利。让日本心生犹豫。
(五)在中国战场上,日本海军无用武之地。如果海军一直无所事事,那么军事资源会全面向陆军倾斜,陆军会高过海军一头,这是日本海军不能容忍的。所以必须南进。
(六)也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条。美国人严重刺伤了裕仁的自尊心。在在海陆之争中,南进或北进的争执中,裕仁的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要求日本完全退出中国,再谈其它条件。这样的条件日本完全无法接受。裕仁认为美国人是在侮辱他侮辱日本。接受这样的条件和完全战败没有区别。所以南进成了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