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自作孽,不可活(1 / 2)
朝廷关于贺临奏疏的批复结果,是在三月底到福建的。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结果,贺临并不意外。
上奏疏之前她就知道,皇帝一定是会对李鸿仁下手的,对李鸿仁在调粮这件事上的态度,皇帝肯定忍不了。
为什么呢?这就得说起李鸿仁成为巡抚的原因了。
李鸿仁并不是成为了福建巡抚,才能在太子和六皇子之间中立。
而正是因为李鸿仁中立的态度,皇帝才让他成为福建巡抚。
丁立生领着东南抗倭大事,福建浙江两省更是重灾区,以前皇帝不动浙江,是因为不好动,因为太子和六皇子已经将浙江渗透了。
动了一方,就必须牵扯另一方。
可六皇子和太子在福建势力不大,除了福建没有浙江好捞油水,其中更是有皇帝的管控。
他不希望这样的一个抗倭前线出大问题。
所以才提拔李鸿仁这个有能力,并且还不涉党争的人为巡抚,就是为了稳住东南大局。
可如今,李鸿仁居然听了朱立群的话,就给漳州调那么点粮食,皇帝定然怀疑他跟朱立群一样,倒向太子。
这显然违背了皇帝提拔他的初衷。
所以皇帝一定会动李鸿仁,这在贺临的预料之中,甚至她都猜到了皇帝对李鸿仁的处理结果是革职留任。
毕竟倭寇占了毛竹岛,此时换上新巡抚,对整个抗倭大局来说没有好处。
革职留任,便可以恰到好处的敲打李鸿仁,这是景历帝的一贯作风。
至于朱立群,贺临并没有完全的把握皇上会惩治他,毕竟打掉朱立群,会不会给太子那边释放错误信号,这肯定是皇帝会顾及的。
不过贺临也是一不做二不休,李鸿仁都弹劾了,还差他个朱立群吗?
当然,这份奏疏,她可以早早的递上去,但她就是要等到赈灾完成,秦渊回京之后再呈交。
而这件事,也是她故意瞒着秦渊的。
她先前与秦渊说好,让秦渊跟皇帝汇报时,对福建的这些事情装作不知情。
这样,皇帝收到她的奏疏,肯定就会疑惑秦渊到底知情不知情,甚至可能直接拿她的奏疏试探秦渊。
在景历帝这种精明的人面前,一定要有影帝般的演技,不然分分钟露出破绽。
如果景历帝跟秦渊说了自己的这份奏疏,那秦渊的反应就是最真实的——因为他的确对这封奏疏不知情。
如果景历帝相信秦渊不知情,那秦渊不汇报太子的人在漳州搞出来的事情,便是情有可原。
短时间内,皇帝便不会怀疑秦渊倒向太子。
虽然贺临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当然,如果景历帝不相信秦渊也没关系。
因为这件事传到太子耳朵里,就会变成秦渊面对皇帝施压,都不肯供出自己。
妥妥的兄弟情深啊!
反正这件事,只要秦渊咬死自己不知情,横竖对他都是有利的。
除非秦渊面对皇帝的质疑,临时改口说知情——当然,贺临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她和秦渊相处这么久,对秦渊的了解还是有的,他不至于蠢到那个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