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秦川大人的心事(1 / 2)
完颜庭走后,沈青卿便彻底忙碌起来。
盛五爷如今已经成了“活死人”,她作为与其患难与共的红颜知己,自是不好抛头露面,只能日日待在府中“以泪洗面”。
好在沈青卿马甲多,并不耽误她推进自己想要做的事。
药水一涂,衣裳一换,她就成了青莘的书童沈筝。
蜀王一脉几乎被灭门,皇帝的手段过于激进狠厉,遭到了朝中许多老臣的反对,
亦有不少文人对此事表示不满,暗讽朝廷有佞臣当道,教唆新帝残害手足……
沉寂多日的青莘先生这几日又开始往雅集递文章,
众人早就好奇“青莘先生”对此次朝廷削藩一事会是什么态度,
其文章一到,便巴巴围上去抢着阅读。
让人意外的是,青莘并没有对朝廷的行径做出任何评判,而是多番感念燕王的不易,
燕王父子为国征战数年,五公子正是大好年纪却惨遭歹人毒害,成为政斗的牺牲品,可悲可叹,直呼老天无眼。
众人看罢亦是跟着感慨,纷纷怒骂毒害盛淮安的代王世子。
可读书人中有不少头脑聪慧的,看过文章后,便领会到了其中隐晦的深意,
“政斗的牺牲品……难道是说燕五公子的毒并非朝廷所说的那般简单?”
此言一出,便有位秀才叹了口气,
“在下也觉得此事有蹊跷,代王世子再是鲁莽蠢笨,也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毒害咱们五公子吧?
况且,我听闻代王的人几次三番向咱们燕王爷解释,说此事有旁人从中作梗,借刀杀人,想挑起燕代两王的争端……”
这话说的如此直白,便是脑子笨的也能通过近日发生的种种联想出此事的来龙去脉了。
没几日,毒害燕五公子另有其人的说法便越传越盛,众说纷纭。
燕王府。
燕王书房之中,燕王父子几人正在同诸位幕僚议事。
朝廷的线人有八百里急报送来,
说新帝下一个目标原本是辽王,但近几日忽然改了主意,又开始收拢燕王一脉的“罪名”,似乎想要对燕王下手。
冬日即将到来,新帝若是赶在这个时候动手,于北地而言利弊参半。
利的是已经过了秋忙之时,百姓粮食充足,御寒的衣物在老五的安排下也照比往年更充分。
便是有封城之劫,关上城门守城亦能耗上几个月。
而弊处……便是冬日气候严寒,不易行军,将士很容易在途中感染风寒,稍有不慎便会因病丧命。
几人对此各抒己见,纷纷琢磨着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张运看了眼这些时日异常话少的秦川,开口问道:
“秦大人,五公子前几日说的那个孙瑜孙总兵,你可去拜访过了?”
秦川原本目无焦距的盯着某处,听罢脸上显出几分愁容,
“那孙瑜是个犟牛脾气,口口声声说这两年对不住妻女,不愿再参军,只想做个寻常百姓护在妻女身边。”
张运闻言咂了咂舌,看向坐在主位上的燕王,
“倒是可惜了,那孙瑜用兵如神,从前在代王麾下时立过不少奇功,若是能说服此人,王爷便又能多一员猛将,
不曾想,绕是有三寸不烂之舌的秦大人也无能为力啊……”
“我去。”
迟迟不语的盛淮安忽地出了声。
这可惊到了屋内众人,
“你如何能去?
如今外人眼中你是个马上咽气的活死人,你若出面不就露馅儿了?”
盛老三不赞同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