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推行印刷术和科举(2 / 2)
除了城主祭司这一地区性最高统领之外,那些中下层的官员贵族们也牵连了不少。
如今两百城中的官员数量其实是远比姜纪上位前少的,就是杀得太多补充不上来了,所以各城如今的官员们一天到晚都十分的忙碌,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多少。
不过现在,姜纪准备在骨帝国范围内推广科举制度招纳贤才了,如果推广成功,未来将会有一大批的优秀人才补充进这些城池管理机构中处理政务管理城池。
而这样一来,平民通往上层的晋升通道也就被打开了,寒门和贵族之间将会在骨帝国朝堂上形成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
纸张,毛笔,还有最近推广的活字印刷术都让骨帝国的民间储存了不少有学识的人才。
而这科举制度姜纪也没有愚民的阴暗想法在,所以初代出考的题目基本都放在了实用性的治国管理上,而不是考八股文,禁锢民众思想。
骨帝国的第一轮科举测试中超过七成的题目是关于农业,水利,刑法,治安管理,税务征收等实用性政策的测问,剩下的三成则是考验考生们对于《羲经》的一些理解,目的自然是为了巩固神权和查看官员们的信仰程度。
可以说,《羲经》在骨帝国不亚于四书五经在八股文时代的重要性。
不管是为了通过科举成为人上人还是虔诚的信仰羲神,《羲经》一旦和科举制度绑定,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就已经无限的提高了。
骨帝国的第一轮科举制度最终成功的举行。
两百城每城都进行了县试,根据姜纪下达的录取指标,每城在这一轮科举之中都提名了三十名到五十名的县试生员,这些县试生员会被各城的县令县长安排在他们自己城池辖区之内充当中下层官员辅助县令们管理城池。
而每城的前三甲则统一安排到皇城进行一轮复试和策问,最终由姜纪决定留下多少人才备用,这些策问生员的起点可就高很多了,一旦被君王赏识外派出去最起码都是个县丞级别的大官。
县丞在城池中算是三把手了,所以为了争夺这个好差事,那策问生员之间的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姜纪以三年为期进行一轮科举,那些被提名选中的县试生员和策问生员要是没有空缺的话也有个预备官员的名额,等到哪里有空缺了可以马上走马上任。
科举制度一出,骨帝国中央就收拢掌控了整个帝国大部分的人才。
而有了这么充足的人才预备官员储备,君王罢免清除一些害群之马的时候也没有了任何的负担。
别说你管理得不好了,要是在每年的政绩考察之中发现你没有什么大作为的话很可能都会被降职。
害虫和但求无过?你不干正事大把人想上位!
在这样的激烈内卷之下,骨帝国的政务处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民生管理也变得清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