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以待天时(2 / 2)
中原的局势瞬息万变,宋朝和西夏都关注着辽金之间的战争。
傅斯年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并不断与熟识的辽国上层通气。
耶律大石今年刚中了进士,作为自立国以来第一个中举的契丹族,他多了个称呼:大石林牙。
然而此刻的他却顾不上春风得意,因为辽国前线的战事已经更加不利。
接连丢失重地是一方面,真正可虑的是:辽国的精锐部队已经丧失殆尽。
就在耶律大石考虑要不要申请上前线任职的时候,他收到了宋朝来的书信。
写信的人正是宋朝重臣、他的人生目标、兼好友傅斯年。
信中分析了辽国未来的局势,认为以天祚帝的能力,很难挡住金国的进攻,提醒他及早打算。
还为他指明了可行的避祸方向,让耶律大石想办法到辽国的西北任职。
傅斯年的使者私下里,还传达了几句信中不便言明的话:
“林牙,所谓时势造英雄,我家太尉的意思是,请你在可敦城积蓄力量,以待天时。若你成为辽国之主,太尉愿与你守望相助!”
耶律大石眼中冒出了精光。
可敦城……
不愧是自己的偶像,这眼光真是毒辣!
可敦城就在原回鹘王城旧址,是辽代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常年驻扎着两万骑兵,以稳定各族。
并且世代祖训都规定:不论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可敦城的两万骑兵不许南下。
辽金作战,可敦城就属于大后方,但却又一股不小的军力,谁要是能掌控此地,不论是辽国平定叛乱,还是就此灭国,他耶律大石都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并且对方已经言明,是不看好辽国打赢的,但愿意支持自己成为辽国话事人!
耶律大石有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辽国此时已经病入膏肓,这棵大树从根上就烂掉了。
但他更佩服傅斯年的眼光,他好像有一双看透迷雾的眼睛,任何时候都能未雨绸缪,并且做出最优的选择。
“看来燕云十六州,宋朝是志在必得了!”
耶律大石一声长叹,彻底明白傅斯年为何建议他去西北。
如果自己在燕京,届时就要和傅斯年刀兵相见了吧?
想到这里,耶律大石有些气馁,只觉得各方面都比傅斯年稍逊一筹。
但对方的建议,他是打算接受的,那确实是非常好的选择。
不久,耶律大石发动关系,成为了云内州刺史,西北路招讨司因为没有主事,他进驻可敦城后,就可名正言顺地掌握当地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