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调教皇子(1 / 2)
一个月后,绝大部分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以李显和李旦的名义牵头,实际由薛仁贵挂帅,接替了老将刘仁轨,总领河湟地区。
而傅斯年作为钦差,被李承乾赐予了一柄尚方剑,金黄色的剑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宋代以前,尚方宝剑并不具备先斩后奏的权力,但也属于是皇帝赐予的信物,是对持有者身份的认可。
在长安会合了右卫大将军薛仁贵后,傅斯年对这位老将很是尊重。
鏖战高句丽、三箭定天山等功绩,在后世以各种形式被称道,演义话本更是给他平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两辽王、王宝钏与薛平贵,傅斯年从小也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马上就要出发,王勃却是左右为难。
他一直在纠结要不要随傅斯年一起出征,却因还未等到父亲平安归来而犹豫。
就在马上要赶不上的时候,王勃的父亲王福畤终于返回长安。
对于傅斯年的帮助,老人家十分感激,在听说傅斯年还帮儿子解决了旧日隐患以后,更是不住口地道谢。
有些事说来也巧,王福畤居然跟薛仁贵还有些交情。
只因二人是同乡,都是绛州龙门人。
王福畤听说儿子要随军出征,拜托薛仁贵稍微照顾一下,别的不求,只要别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好。
这边傅斯年悄悄问王勃:“子安,卢照邻是不是你的朋友?”
王勃点头:“卢升之才学出众,我与他曾以文会友,相处的还算融洽。”
傅斯年拍给他一瓶秋水祛风丹,说道:“你帮忙跑一趟,这些让他先吃着,吃完了再去重阳宫领就好。”
王勃点头答应,只以为是有人求到傅斯年头上的。
其实是卢照邻作为唐初四杰之一,也是常年被痛风病折磨,甚至最终因为忍受不了痛苦,选择了轻生。
临出发前的最后一天,李显和李旦两位皇子才姗姗来迟。
李显是万分的不情愿,而李旦则纯粹是不太当回事。
大队终于成行,一路上,傅斯年着力观察着两位皇子。
李显他已经熟悉了,主要是观察李旦。
他今年十七岁,传闻本人谦恭好学、工于书法。
可在傅斯年看来,他还是有些少年人的通病。
看似谦恭估计也分对谁,傅斯年相信,他对皇帝和皇后肯定是那样。
但对李显这个兄长,言行举止好像就有些轻佻。
态度显得很随意,有时候也有意无意的说些让李显下不来台的话。
大概熟悉了两人的秉性,傅斯年思索一番,大概有了规划。
这天他趁着休息时先找到李显,对他说道:“英王殿下,临行前天后让我与你谈谈,可否听我一言?”
李显连忙应道:“天师尽管说!”
傅斯年一点没客气,缓缓说道:“恕我直言,殿下的性格实在太绵软了。”
李显自嘲一笑:“不软能怎么办?我就这么个样子,谁都能揉捏一下……早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