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谪仙遇真仙(1 / 2)
开元十三年,大唐进入极盛,正应了大文豪王勃的那句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般来说,经济的繁荣,也必定会伴随着文化的发展。
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大唐子民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渐升华。
整个大唐都展现出一种包容、进取的态势。
在这种开放的风气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风流才子。
渐渐地,诗文已经成为继金银和绢帛之外,另一种可以代替铜钱而流通的货币。
没错,就是货币!
在长安和洛阳,若是拥有不俗的才华,能做出水准之上的诗词,在青楼、酒店等处,是可以用来付账的。
当然,也仅限于娱乐场所。
若是在市井之中买了货物不给钱,诗词再好也没用。
用一张嘴就想糊弄人家辛勤劳作得来的东西,照样会挨大嘴巴抽。
想要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但要有过人的才学,还要有丰富的阅历。
所以学子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往往会展开游学。
可以一边谒访名士获得推荐,一边游览河山增加阅历。
……
此时就有这么一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学子,从蜀中顺江而下,沿着长江向中原进发。
因为江陵附近没有高山,所以长江水势在此很是和缓,江上不时有渔樵轻舟而过,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如此景色,作为一个文人来说,岂能不吟诵两句助兴?
青年站在船头,望着两边不断后退的景色,刚有了点头绪,忽然就被打断了。
江心处,一叶扁舟驶来,有人在船上纵情高歌:
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
“噫!曲调悠扬、意境深远,好词、好曲呀!”青年顿足赞叹道。
能唱出《沧海一声笑》的,那肯定是有现代记忆的,正是傅斯年特意来等这青年。
而能让他特殊对待的肯定也不是一般人,那个青年正是大唐诗仙李白。
此时的他正在游学途中,还没到过都城。
听到这种清雅脱俗的曲调,作为文化人的李白怎会错过主人?
当即吩咐船家靠上去,一定要过去认识认识。
待到近前,李白更是吃惊,原来那小舟竟没有艄公,只有一位道长负手而立。
也不见他撑船划桨,那小舟就那么自行前进。
李白崇信道家,见此情形更为心折,暗赞:“这才是守正笃实的得道高人风范!”
向对方拱手行礼,问候道:“这位真人有礼了!”
傅斯年含笑回礼:“郎君有礼!”
李白立即发出邀请:“真人的风范实在令人心折,能否同船一叙?我有陈年佳酿,更有佐酒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