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引导(2 / 2)
“好,那我再问,若是不想缴税了,只想找块荒地自给自足,可否?”傅斯年道。
李白答:“当然不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地是朝廷的,即便是荒地也要缴税。”
“那我出国,不做本国的子民了行不行?”
傅斯年的话刚出口,吓得孟浩然赶紧制止:
“天师慎言!这话可不能乱说呀!”
李白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可见敌国要防备,百姓的言论也要防备!”
傅斯年点头答应,压低了声音说:“看来,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吧?朝廷当然会严防子民的流失。那你们说,有没有这样一个国度存在?没有皇帝,也没有官员,大家各干各的,不用缴税也不用受人管,富不富有全看勤不勤快。”
孟浩然想了想说:“不会有的。就算这个国家的人都能守规矩,也会有别国的人来掠夺他们。”
傅斯年点头:
“好,看来我们达成共识了——没有权力也不行。我们接着讨论下一环节:既然权力带有强制性,那么它是邪恶的吗?”
“我觉得也不是。既然它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没有正邪之分,是看掌握了权力的人如何。上古的圣皇,一心为人族造福,毫无私心。”
傅斯年自问自答,继续说道:
“直到夏启开始,统治者才开始有了私心。他们不再为天下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家族着想。一个家族的力量有限,他们就拉拢一些强力的人,一起分润好处。”
李白顺势道:“嗯,这就是官员和贵族了。”
“对,从这时候开始,天下就进入了新的阶段,人和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了差别。”傅斯年将话题越说越沉重,是为了更好的勾起二人的渴望。
果然,在一番拉扯之下,他们两人有些动摇了,但也有些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追寻科举的成功。
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不用傅斯年再继续引导,就能自行展开后面的联想。
关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维,是很容易想到的,毕竟这是绝大多数人为官的初衷。
但他们想不到未来的会有的变化。
傅斯年用极具蛊惑的语气,为他们描绘了后世的景象: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若是下了乱命,重臣们联合起来,可以驳回君王的旨意!甚至重要的官职也不能全听皇帝的,需要大家在朝堂上推举!”
他说的是宋朝在施政上的进步,以及明朝官场两项极具特色的制度——封驳和廷推。
傅斯年给两个满怀抱负的官场小白,描绘了一副瑰丽无比的画面,甚至将“虚君实相”的概念也提出来了。
说得两人热血沸腾,一个劲儿夸:这才是我辈读书人该做的事!
经过这次忽悠,孟浩然和李白对待科举的态度多了一份认真,同时决定要好好应对今年的科举考试。
因为傅斯年的额外辅导,李白还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婚姻问题——他再不排斥豪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