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遍地开花(2 / 2)
要说这拜占庭的名称,其实起的挺晦气。
后世有开玩笑的称呼他为“败仗庭”,实在是对外战绩太差,总是输多赢少。
直到傅斯年到来,一小子扭转了尴尬的战绩。
对大食人、保加尔人,都取得了几场辉煌的胜利。
而一直对抗的波斯人,因为大唐从中斡旋,两国化敌为友,还开展了全方位的贸易、文化交流。
在这段漫长时光中,利奥三世先一步离世,接替他成为君主的,是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
起初他的地位还不那么稳固,受到了许多贵族的质疑。
关键时刻,被称为“无敌统帅”的傅斯年,率领马木留克骑兵团入城护驾,大大震慑了那些野心家。
在傅斯年的帮助下,君士坦丁五世迅速坐稳王位,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继续恢复拜占庭的国力,使之渐渐重现往日荣光。
傅斯年的地位自然是一路攀升,被授予公爵的爵位,称为克里特大公。
君士坦丁五世为了感激傅斯年对他的支持,将爱琴海上的明珠克里特大岛封给了他。
这样,大唐和南夏组成的联合舰队,就有了一座补给基地,进而可以威慑整个地中海沿岸。
拜占庭国力与日俱增,皇权不断稳固。
反观教会,则是一落千丈,拥有的权力大不如前。
甚至前任教宗积郁成疾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教会都没能选出一位教宗。
从前君士坦丁堡教区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区,所以在教宗的选举上一直占上风。
这回法兰克王国那边的教会来精神了,抓住时机一举翻身。
可惜他们也没能高兴多久。
要说皇权和教会的矛盾,法兰克王国只会更深。
拜占庭那边的皇帝,好歹是始终占优的一方,手里掌握着几个大教区的主教任免权。
法兰克王国那边正好相反,不但有教宗,还有教皇!
国王反而需要教皇来册封才具备正统性!
这心里能不憋屈吗?
听说了拜占庭那边的情况,官相查理·马特羡慕不已。
他是王国实际的掌权者、号称“铁锤查理”。
看见拜占庭现在的威势,就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摆脱了教会的控制。
暗中遣使向拜占庭这边传递消息,想让傅斯年他们也祸害一下他们那边的教会。
这不就来活儿了吗?西征团队带着更强的势力,又向法兰克王国开拓。
同样用了不久的时间,将罗马教皇国的影响力仅限制在了亚平宁半岛。
铁锤查理高兴异常,正好法兰克国王去世了,他就没再选国王,打算坚持几年自己上位。
算盘打的挺好,可惜天不遂人愿,没几年他人没了!
权力和地盘交给了两个儿子,其中丕平三世比较聪明,直接找上了傅斯年,经过一系列利益交换,他打败了兄弟,成为法兰克王国的新王,史称加洛林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