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恶贯满盈(2 / 2)
两三天的路程,大军整整走了七天,长安城才遥遥在望。
此时长安城早已经做好准备,朔方一带的驻军也在向长安回援。
要不了多久,大唐精锐的边军就会赶来,叛军将不会再有机会。
安禄山也知道目前的形势,强行攻了几次城,什么便宜也不捞着,还死伤了不少士卒。
这么来回一耽误,他心里更加焦急,一股火涌上来,视力越发减退。
本着过把瘾就死的心态,他放弃了攻打长安,留部将守卫潼关,自己领军回到洛阳。
不久之后,他就登基称帝,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与此同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本部人马驰援长安,又推举李光弼领兵。
此时,长安城内已是将星云集。
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众将的想法不能达成一致,要请李隆基来定夺。
呼声最高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集中力量打掉安禄山,使叛军失去指挥。
另一个要慢点,主体思想是先剪其羽翼,再抄叛军后路,去攻打范阳地区,以动摇叛军的意志。
历史上,李亨选择了第一种方案,所以就有了“香积寺之战”。
这一次虽然不是争夺长安,但洛阳也是宏伟大城,代价也绝小不了。
这么重大的决定,李隆基当然也要问问傅斯年的意见。
只不过他不了解傅斯年的军事水平,是从占卜问卦的方向来询问的。
傅斯年当然倾向第二种方案,这样更能保存大唐的精锐。
“陛下,既然目前军力足够,也有良将统领,我就不在长安逗留了。海上的船队还在往渤海地区行驶,算算时间也该靠岸了,我要去领兵抄叛军的后路。”
临行前对李隆基千叮万嘱,一定要用更温和的手段招降叛军,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手段。
将五千骑兵留在了长安,傅斯年独自驾云赶往渤海。
……
洛阳,紫薇城内。
金碧辉煌的宫殿,无法给安禄山带来一丝愉悦。
他的目疾越发严重,几乎已经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
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
左右侍从稍有不如意,他非打即骂,甚至随意杀戮。
长久下来,被杀的内侍无数,被打的大臣也有不少,甚至连他的儿子安庆绪,也差点被他杀掉。
眼看安禄山越发危险,身边的人受不了了。
谋主严庄、内侍李猪儿,加上安庆绪,几人合谋要除掉安禄山。
这天,由安庆绪放哨、李猪儿动手,一刀结果了安禄山的性命,众人奉安庆绪为主继位。
就这样,枭雄安禄山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另一个叛军的主要头目史思明也不好过。
在傅斯年眼里,想必安禄山,史思明恐怕更难对付,所以他将大军为成两路。
五万人继续向渔阳进发,而他自己则带五万人前往围堵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