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抢劫的来了(2 / 2)
有鉴于此,针对草原军队的特性,傅斯年制定了一套斩首战术。
在他领兵的生涯中,也曾多次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对战,总结了一套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战模式。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利用草原军队的弱点——战斗意志不坚定。
这一点与游牧民族的军队人员构成,以及他们的联盟制度有关。
从古至今,北方游牧民族的军力都不弱,但只有在铁木真时期,才算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他们一旦团结起来,产生的威力让全世界都受到了震撼。
除此之外,草原上的部落始终都处在内斗之中。
而他们与统一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大汗不是统领所有子民,而是统领着一个个小汗王。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战时的调配上,命令的执行往往要打个折扣。
从草原民族的战绩分析,打顺风仗,他们勇猛无比,但少有逆风翻盘的时候。
原因其实非常容易理解,那些小的汗王有私心!
他们凭什么能当汗?那还不是因为手里有人?
抢劫的时候,为了多分好处,当然是冲锋在前。
可是打硬仗的时候,那是赔钱的买卖,当然是能躲就躲。
打败了也没关系,草原那么广阔,大不了跑远点。
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势力才是关键,只要人还在,休养一阵他还是大汗。
所以在古代战争的案例中,经常出现草原大军溃败,就这这个原因。
傅斯年要利用林丹汗,当然会仔细研究他的资料。
现在的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嫡系后代,全名为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
他即位之初也有着雄心壮志,想重现黄金家族昔日的荣光。
但他的一大失误在于,改信了红教,从而与依旧笃信黄教的其他部落格格不入。
而且这人颇有点欺软怕硬的习性,所以傅斯年才决定,必须打疼他!
经过周密的计划,利用情报上的绝对优势,傅斯年亲自带队穿插,一点点将林丹汗身边的力量引开。
还没到大同,林丹汗就已经觉得不妙了。
“看样子明朝准备充分呀!这次可能未必能讨了好……听说汉人有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把女真人的首领都给炸死了,我得小心点!”
正琢磨呢,又有人来报:“大汗,乌齐叶特部的侧翼发现了明朝骑兵!”
林丹汗立即命令追击。
“明国人真是胆小,早已不复立国时的勇猛,只敢躲在城墙里用火器,根本不敢跟草原的勇士正面对战!”
次日,林丹汗又收到了消息:札鲁特部昨夜遇袭,明朝人放火烧毁了他们的营地,令他们损失很大。
林丹汗顿时火冒三丈,仿佛就要唱歌骂人:
挖草?挖草!你搞偷袭,你玩不起,你个小辣鸡。
你没有实力呀你,你都不敢跟我正面对抗,你玩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