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当堂对质(下)(2 / 2)
“诸公可能都觉得,只要所有人都能以身作则,大明朝的情况就会慢慢变好。可我想说的是,现在已经不是单单改善吏治就能解决问题的事了。”
“朝廷需要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却又要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辽东的建奴经过多年发展,俨然已经是个强大的国度,对中原虎视眈眈。不久前更是已经围困京师,这是一百年都未有的事。”
“傅某做事,确实不循规蹈矩,但也从不违法乱纪。如果哪位有什么好办法,说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还乐得清闲呢!”
他语气真诚,不骄不狂,让许多文官不禁陷入思索。
东林党这个群体,其实并非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存在的。
在创立之初,他们的理念也是非常正面的。
只不过经过天启年间的磨难,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许多正直、清廉的官员遭到阉党迫害。
阉党倒台以后,东林党人可能是积压了太多愤懑,在崇祯朝,以一种疯狂的姿态排挤其余所有派系。
说白了就是有点魔怔。
但这个群体不是所有人都疯狂,他们之中还是有许多人乐意为朝廷出力。
只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正确的道路。
清朝末年的时候,义和拳的教众纷纷喝下符水,号称刀枪不入,就凭着血肉之躯去抵挡所谓的洋枪洋炮,能说他们是可笑的吗?
傅斯年的话,稍稍触动了他们之中的一些人。
回想一年多来傅斯年的所作所为,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家干的事自己确实干不来。
谁能一年将岁入翻倍?
谁能凭空变出数万精兵?
甚至有些人已经在心里埋怨,不应该这个时候对傅斯年发起弹劾。
后金的大军刚刚离开京师,却并不是被消灭了。
他们有几万骑兵,所过之处,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损失,杀死多少军民……
争取了一波同情,傅斯年转身继续给自己辩解。
每一条罪状,他都做了充分的辩护,证据充分、引用法条准确,让人无话可说。
当然,其中也有强词夺理的人,钱谦益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水太凉!
他后来迎娶了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山河破碎之际,她一介女子都能仗义死节,钱谦益却贪生怕死,还成了个清军开门的人。
鉴于他的无耻,傅斯年没给他留半分颜面,直接在朝堂上就开怼:
“钱侍郎,你老家是不在海边?管的这个宽呐你!你个礼部侍郎,操着刑部尚书的心,不嫌自己事太多吗?”
“你瞅瞅你,四十八看着跟八十四似的,黄土都快埋到脖梗子了,我劝你少管闲事!少操点心没准还能多活几年。”
钱谦益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用手指着傅斯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像有人掐住了他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