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毛文龙的请求(1 / 2)
朝堂上仿佛出来一股新风,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新一届班子里,许多人都是那种踏踏实实干事的,非常符合崇祯皇帝的理念。
该干什么、又该怎么干好,崇祯现在心里是有数的。
这种有目标的奋斗是十分充实的,也让他不像历史同期的自己那样急躁。
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看到了成效,最终也让他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傅斯年非常满意这种效果,朱天大帝拜托的事,到现在为止应该说他完成的很好。
火器工坊、新军编练都需要时间,所以今年之内,明朝还不具备在辽东大举反攻的条件。
对于明军来说,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个目标,竟然不是由兵部来实现的,而是工部。
明军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运力。
现在搞蒸汽机、内燃机是不现实的,动辄以吨计算的红夷大炮,可不是用几匹马或者骆驼就能拉动的,特别是在轴承还没做出来的情况下。
目前傅斯年已经把滚轴和弹簧的样式交给徐光启了,重视科技人才的建议也提出了,同时也在研究改良冶铁技术。
钢材的质量慢慢提升,火炮的体积和重量就会慢慢下降。
但科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达的。
自古以来国人不缺乏奇思妙想,明朝的科技也确实不怎么落后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度。
可是明朝的科技仅限于总结经验的阶段,而没人致力于归纳知识从而形成学科。
这就意味着,以现有模式继续下去,越往后落后的越多。
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但别人在加速,可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
主意都出过,具体计划也都给出去了,傅斯年接下来可以稍微转移一下注意力,为大明多争取一些额外的利益。
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毛文龙从万里之外的马六甲返回了京师。
他向崇祯皇帝述职的同时,竟然上缴了三百万两之巨的税银。
当然,不是真的银子,而是银票。
崇祯十分震惊,在朝会上询问道:
“毛卿,我记得你前后也就去了八九个月吧?加上路途上耽搁的时间,半年多时间,你就收了这么多税?”
毛文龙朗声道:
“回禀陛下,实际经营七个月,但这确实是半年的收益。因为要防备佛郎机人,臣留了一百万两左右的军费,用于招兵买马。”
“明年就要跟他们做过一场,来决定马六甲最终的归属。臣此次回来,也是想请求朝廷的帮助。”
“一直以来,陆战也还就罢了,海战却是让臣颇为头疼。海贸集团与佛郎机人已经打过几次大规模的海战,算是压住了他们的气焰。”
“咱们的武装商船在时,佛郎机人不敢嚣张。可是船队一走,他们因为距离更近,偷偷摸摸就想来占点便宜。”
“陛下,臣远走海外一趟,才知道这天下有多大,也知道了寰宇之内的国度都在干什么。”
“红夷人几乎以倾国之力远渡重洋,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洲’,也就是傅指挥口中的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