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喜乐(1 / 2)
苏茂谦、苏惟生与曹承沛本想跟胡氏母子一起搬到田庄——住在族亲家里,总比非亲非故的何家来得名正言顺。
何家父子却苦苦挽留,“几个孩子每隔两日便要去杭大人府上的,住在庄子上每日一来一去的得费多少功夫?院试在即,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看两本书呢!不妨就在家里住着,也就几个月,又不是住着就不走了!要实在过意不去,每家拿个二两银子当租金便可。”
又说苏正武,
“瞎客气个什么劲儿?苏老哥不是打算接伯父过来住么?你自己倒皮糙肉厚,伯父那么大年纪了,能不细致些吗?屋子要不要修缮,家什要不要重新置办?一两日就能弄好么?再说人来人往的,嫂子纵再不拘小节,也不能不畏人言,倒不如让嫂子跟侄子也暂且住下,待修缮好了通通风,再一家子一起搬过去,岂不更和美?”
苏惟嘉这些日子跟苏惟生几个已经混熟了,也不太乐意自个儿搬去庄子上,闻言便期待地看着自家爹娘。
行吧,何父也算是把大伙都说的没了脾气,便索性答应下来,各家硬把租金与这些日子早算好的饭食费用都塞到何父手里,这才作罢。
与住客栈的巨大花销相比,二两银子着实不算什么了,何父也就是想让他们住个安心而已。
又领了这么大个情,苏正武都险些当场与何父结拜了。
待苏正文等人回了平宁县,胡氏母子忙着修缮田庄的宅子,苏惟生几个则又开始了埋头苦读。
说是苦读也不尽然,不过杭知府每过两日便要出个题目让他们与杭君诺一起做文章,每每被喷个狗血淋头,却也都是受益匪浅。
待过了些时日明显有了进益,便让他们与杭君诺一起,去了府衙的六房帮着做些杂事,美其名曰,“躬行文章之道。”
杭氏担心几人误会杭知府大材小用,还专程把他们叫去说了一番话,
“别小看这三班六房,三哥初上任时,可费了不少心思收拢。吏员皆是本地人,在有的事情上,纵使你们杭大人亲至,也没他们说的话好使,略交好些也没坏处。”
这是自然,在此之前杭知府的师爷已向他们普及过:六房效仿朝廷六部,分为司吏、司户、司礼、司兵、司刑、司工,分管政令下达、辅助一地主官处理大量日常事务,民间土地、赋税、狱讼等都得与他们打交道。
俗话说“流水的官员铁打的吏员”,稍微软弱些的主官甚至会被架空,三班六房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杭知府打发他们过来,一来是学着做些实事,以免变成迂腐不通俗物的书呆子,二来也多看一些这其中的门门道道,日后无论办事还是为官,都不至于被下头的人蒙蔽。这番栽培委实算得上用心良苦了。
便是面上正人君子、实则最油滑不过的苏惟生,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
几个少年无以为报,钱物什么的杭知府也不缺,思来想去,除了上门时带些糕点吃食,便两人轮流,每日清早去城郊的彦云山上取第一桶泉水,给杭知府烹茶用。
后者平生一大爱好便是煮茶,得了好水美滋滋道,“平生没收半个弟子,却提前享受了弟子的服侍,岂不美哉快哉!”
苏惟生几个没有不想正经拜师的,无奈杭知府不允,
“可别当我没见过那等桃李满天下的名孺,哪个不是白发苍苍牙齿掉光!就如今这般偶尔用用心便把老子累个好歹,老子可不想未老先衰!”
嗯,大伙没听错,这就是杭知府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