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会试(2 / 2)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意思不难理解,也不需要破题。可正是因此,反而增加了难度。
题目简单,想要在一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让阅卷官眼前一亮,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起来,苏惟生倒是比较怀念乡试时的奇葩考题……那种题目才容易与旁人拉开差距。
自来阅卷的形式与乡试都差不多,即最看重第一篇文章。这头篇若写不好,你后面就算写出花来也无法取中。
再者么,如果只是题目简单,苏惟生倒是不怕。若考生有一万多名,录取人数通常会定在三百左右,概率非常低。
但今年又有所不同,出了个陇西贪墨案,且韩巡抚的死讯到现在都没传回来,可见幕后之人和朝廷钦差盯得有多紧。
那么,西北各郡官员被问罪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即将有大批官员落马,朝廷急需新鲜血液来补充空缺。
还有一节,如今唐、林、顾、常、范等五位阁老再加各部尚书,门生子弟遍布朝野,世家之势已成。
熙和帝再软弱无能,也绝不想看到他们继续把持朝政,架空君权。因此,就需要大批寒门子弟进入官场,为他所用。
苏惟生觉得,今年会试的录取人数应该会在四百人左右。
以自己的本事,只要正常发挥,被取中还是不难的,但想要名次靠前,就必须投其所好。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投范伯寅的好,还是投潘远洋的好?
沉思良久,他提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戊午中秋既望之次夕,余以微倦,假寝以休。怀衿无温,憬焉而悟。……”(出自晚清王闿运《秋醒词序》)
苏惟生写文章向来很快,此时思绪又极为顺畅,因此一篇五百来字的文章,他用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写完了。
在狭窄的号房里活动了一下手脚,他又开始写第二题。
这一题要难上一点,不过也难不倒苏惟生,他秉承上一篇一样的文风,点着蜡烛将第二篇写了出来。
两篇文章写完,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苏惟生收好卷子,拉响摇铃,要了一份饭菜。
如今这位礼部尚书窦大人去年年底才上任,会试是他办的头一件大差事,故而办得十分认真,菜色很是不错。
但苏惟生吃饭的时间太晚,饭菜已经有些凉了。
他就着热水扒完饭,慢悠悠地如了厕,便拉下云板,取出角落潮乎乎的被褥,合衣睡去。
农历二月的天气依旧很冷。
为避免夹带,朝廷规定考生不得穿棉袄,不得穿有夹层的衣裳,何氏便命人给他们各自做了两身皮袄,脚上蹬的也是皮做的靴子,十分保暖。
有家底的人家大都是这样做的。但有的考生家境贫寒,又逢会试之期,京城的皮子价格一下子涨成了天价。
好容易弄到一块皮子,成色也不是很好,保暖效果也很一般。
这一夜苏惟生即便穿了两层皮袄,也依然觉得冷,睡得断断续续,那些只穿着几层单衣的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一起来,就有考生开始流鼻涕打喷嚏。
苏惟生此时万分庆幸自己几个每日练拳从不耽误,否则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是身子稍微差一些的,纵然自己不病,也难逃被传染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