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熟人(1 / 2)
阿海有些好奇,“少爷,您觉得谁会被推出来顶罪?”
苏惟生道,“所有的事皆因小高氏的儿子而起,按理说,最合适的就是她。不过怀恩公府还用得着她的长子严凌,应该不会任由她背上污名。所以……还真是难说了。”
也是,这都是皇帝和怀恩公府要考虑的事,他瞎操什么心?
小柱想了想,“那……少爷,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接下来?”苏惟生微微一笑,“什么都不必做,看戏就成。你们先去忙吧。”
三人都有些惊讶——这就不管了?
苏惟生但笑不语。
他与昌安伯府素无来往,如此费心设计,一是为了挑拨严家与高家的关系,二是为了让昌安伯严成器后院起火,无暇再联合朝中姻亲找杭参政的麻烦。
如今两个目的都已达到,自然没必要再插手。
严家已彻底乱了。
接下来么……
三人退到门口,小柱忽然一拍脑袋,“少爷,小的还有事禀报!”
说完把门关好又折了回来,凑到书案前神秘兮兮地道,“今日我跟樊大哥在城西遇见一个熟人!”
“哦?什么人?”
小柱四下看了看,“是蜀王府从前的幕僚,姓董的那个!”
蜀王一死,剩下个两三岁的奶娃娃,蜀王府也树倒猢狲散。
原本的幕僚中,除了与杭二爷在书信中密谋除掉其他皇子的施先生被处死,其余人都各奔东西了。
对了,杭二爷也被降职了。
那段时间小柱跟樊春经常跑去看热闹,把从蜀王府出来的人都认了个七七八八。
陇西贪墨案事发那会儿,夏礼青在与苏惟生密谈时提过几次这位董先生,小柱自然听见了,因此格外留意了一下。
这会儿听他提起,苏惟生也没在意。
听说蜀王生前对手下一向大方,董先生做幕僚这几年应该攒下了些家底,在京城置了宅子先住着,慢慢寻下一个东家也不足为奇。
“姓董的怎么了?”
小柱声音放得更低,“樊大哥从城西一路跟着他,发现他绕了好几条路,进了燕王府的后门。等了一下午都没见他出来。”
“燕王府?”苏惟生讶然,“你的意思是,他又做了燕王的幕僚?”
小柱点头,“极有可能。”
苏惟生摩挲着书页,他对燕王了解得并不多,只听说其生母原本只是个貌若无盐的宫人,因此并不受熙和帝喜爱。
居长的两位皇子相继去世之后,赵王和晋王一时风头无两,尤其是后者。
所以近来宁老太爷很少进宫,还再三叮嘱已升为户部尚书的宁恪,不许与宁妃私下往来。
苏惟生最近连庶吉士馆都去得少了,就怕因为与张嘉树等人走得太近,被视为晋王党,卷进夺嫡的漩涡中。
燕王么,据说在诸皇子中素来不显眼,连平庸软弱的赵王都比不上。
而这位董先生——连夏礼青都要赞一句“心思缜密”的董先生,为何偏偏舍弃赵王和晋王,选择了最不起眼的燕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