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去信(2 / 2)
锋台汗国势力如此庞大,在定西郡内又极有可能有内应,想从关内弄几个流放的汉臣不要太容易。
那么,在锋台汗国内的汉人,真的只有苏正贤父子吗?
从先帝晚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大魏到底有多少罪臣被流放到了西北和东北?
其中,又有多少投靠了外族?
“爹,您写吧,把我的猜测告诉大伯,也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另外杭参政和世子那里也得提醒一二,此事事关重大,耽误不得。”
苏正德按苏惟生的意思,先给苏正良写了封信,然后是给夏礼青的。
信上将灰渡招供的事情说了,奉上黎映抄录的名单,又拜托了他三件事。
第一,请他查一查常氏贴身伺候的婆子中,有没有人的儿子叫阿圆。
她和韩五少爷在二月之前有没有变卖过产业?
如果有,在变卖产业之前接触过哪些人?京城找过月色阁的大户又接触过哪些人?
两者之同时接触过的人中,极有可能有外族的探子。
另外,城南东来客栈在二月里有没有接待过一个叫福爷的客人,若有,试着查一查“福爷”和东来客栈的底细。
毕竟关乎十三条人命,苏惟生不能只听信灰渡的一面之词。
第二,请他派人盯着城北的四季班和老黑铁匠铺,寻找可疑人员。
第三,调查这二十多年中被流放到北方的罪臣,列出一份名录。
接下来便是给杭参政和苏正武的,同样奉上名单。
灰渡的供词自然要说,还要让杭参政提醒平阳伯——朝中、军中和西屿关附近,都可能有敌军的探子,请他们多加小心。
另外么,便是请杭参政暗中查访,定西郡内四年前新办的户籍文书,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这其实是个大工程。
一县之中,负责户籍文书的是主簿,如果是在同一个县办理的,那还好说。
可要是在每个州府辖下的每个县、每个村镇分别办理几个,那就很难查了。
但若真是后一种情况,又可以证明一件事——能让如此多的主簿甚至县令同时行这个方便,知府以下的官员能做到吗?
如此,目标范围就缩小了。
苏正德听得云里雾里,“可如果不是官府的人呢?我听小栓说,当年他们在逃命的路上,就曾花银子找过当地的中人伢人地头蛇啥的,办个文书再简单不过。”
苏惟生笑道,“不然爹以为,我为何要给三伯去信?三伯和胡家镖局在陇西经营了多少年、走南闯北去过多少地方?既如此,与周边定西郡的江湖势力定然有来往。伢人地头蛇什么的,还真就得让他们来找。”
“四年前有谁替人办过文书、办过多少文书,只要有心查探,定然瞒不过他们的眼睛。毕竟,数百人……可不是一笔小生意。”
“有灰渡招供的名单在手,查起来也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