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好事(2 / 2)
苏惟生默默吁出一口气,佃户们且不必提,就说陇西那场旱灾吧,饿死了多少人,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呢!
接下来几日,苏惟生也没歇息,带着人满花城地跑。
有他在,各地村民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知府大人和苏老爷跟他们一块儿下地呢,也不知道种出来的米面是不是能更好吃!
一通功夫下来,别的不说,苏惟生在民间的名声倒是一天比一天好。
毕竟能跟大家伙一起下地干农活的,总不可能是个脑满肠肥的贪官吧?
苏惟生的心情也着实不错,公务顺利,几位好友的信也陆续到了。
苏澜已于五月初一平安产下一女,取名望舒。
苏沁五月二十八产子,取名辰良,杭晓婵五月十六产子,取名邦彦。
其中,舒姐儿的名字是何父跟顾氏让何轩自己起的,良哥儿的名字是老平阳伯,也就是岳西池的祖父起的。
看来对于岳西池这个二十年没见的孙子,老平阳伯还算重视。
曹承沛长子的名字么,自然是杭参政的手笔。
对了,苏茂谦的妻子夏氏也有身子了。
苏惟生看信看得既高兴又心酸,为什么高兴自不必说,心酸的是,昔日好友个个都当爹了,自己却……想到林铃,他的胸口下意识地刺痛了一下。
苏正德夫妻俩却笑得合不拢嘴,直说几个名字起得好,可具体好在哪儿,又说不上来。
苏惟生便给父母解释,“这‘望舒’二字出自《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前驱兮’,原本指月神。不过二姐夫择了这两个字,应该是更希望我外甥女将来舒心适意,平安顺遂。”
然后又说起“辰良”和“邦彦”的由来。
周氏一个劲儿地说好,“这名字起得好,有来历有典故,还好听。”
说着又转向苏正德,兴致勃勃地讨论起肚子里那个小的的名字。
苏惟生却在心里吐槽,老平阳伯和杭参政就算了,何轩那家伙在起名字的时候定然色迷心窍了——
望舒二字的确不凡,可后面那个“舒”字,听起来是不是跟‘苏’很像?自家这姐夫到底是想“望舒”,还是想“望苏”呢?
嘿嘿嘿,苏惟生想到姐姐姐夫亲密无间的模样,笑得十分猥琐。
一时间,一家人都忙着回信、忙着给新出炉的小崽子们打金锁片和小镯子什么的,最后托了本地信誉不错的镖局往京城和陇西送东西。
当然,不止有送给孩子和产妇家的,还有给宁家的、梁家的,给苏老太爷、苏正良和苏正文的,给杭参政的……
什么本地的干饼、茶叶、熏干的火腿、干菌菇、药材啥的,零零总总装了几大车。
只是苏惟生的好心情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夏礼青那边,再次传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