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路遇(1 / 2)
这回吏员向苏惟生请示过后,再次做了一批糕饼,并声明是最后一批,吃完就没了。
有人来问为啥,吏员当场就啐了一口,
“怎么的,还想吃一辈子啊?这是苏大人为了教化民生广开民智做的善事,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咱们知府大人仁慈,换了别的州府,哪来这等好事儿,该抓紧的抓紧了啊!”
姚知事迈着八字步,慢悠悠地道,“对,都抓紧喽!”说完就到旁边教人认字去了。
自打这苏大人来了以后,他就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焕发了生机,人也跟着精神起来。
经此一事,苏惟生又想出一个主意。
他问过石大头后,让邵师爷把石大头和石家的故事写成了戏本子,然后去街上请了几个十二三岁的乞丐,在府衙一遍一遍地排演。
直到苏家和府衙的所有人都看过,确定没问题,才让方小谷带着乞丐班子从近到远,从城内东西南北再到乡下,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的演。
让大家伙看看,这就是不会数数,不识字的下场!
瞧吧,出去帮个工都能被人贪墨工钱。
数数这技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用上,虽然刚学的时候也没多积极,但学会之后都觉得,嘿,生活还真的方便了许多!
而且,石大头的教训太过惨痛,十里八乡或多或少都听过一点,再加上乞丐班子都把戏演到村子里去了,大伙的体会就更深了一层。
许多人学会数数之后,又想识字来着。
苏惟生就分了几个衙役,在衙门外头竖起了一块板子,每天教三五个字。
至于下头的村子里,他让苏惟安和姚知事带着人去各个村子挑选没有功名但人品不错的读书人,让他们替孩子们启蒙。
府衙每个季度给一两银子的补贴,为期一年。本就有私塾的,若愿意多教些孩子,一样给补贴。
没有读书人的村子采取就近原则。
还有个好处就是,做夫子的可以从知府这里领一张帖子,凭此进府学藏书楼看书。
什么?光拿好处不办事?那是不成的,村民们又不是瞎子!
为什么是一年呢?因为一年的时间,足够学会最基本的算数和生活中常用的字,出门做工也不至于被蒙骗。
真乐意继续往下学的,自然会想其他的法子。
苏惟生其实还有个打算,不过要先看看各个村子启蒙的成果再说。
眼见花城这边逐渐迈上正轨,苏惟生像上次一样往辖下十三个县发布了公文,要求各县教化生民,广开民智。
补贴的事情,让各县令酌情与当地读书人商议便可,不必一切都按花城的标准来。
毕竟……那个啥……苏惟生这笔银子,是从苗人土司那里弄来的……
至于乌兰和都野眼下有多郁闷,苏惟生并不太关心。
有那等心思活络的县令,听说了花城的做法之后,还趁着送夏粮的功夫专程来城里找苏惟生请了乞丐班子到自己县里演戏来着。
渐渐的,原本的草台班子在整个花城境内都闯出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