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建药厂(1 / 2)
1990年,和70年相比,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再也没有饿肚子的了,家家有电视,家家谷满仓,天天白馒头。
也是在这一年,大量国企因经营不善纷纷倒闭,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他们被迫流向社会,纷纷靠自己的双手和辛苦来为自己的家庭保驾护航。
66岁的王荣梅虽然脑子转的有点慢了,但是却能听从意见。
她听从了张连岭的建议,分三次从银行免息贷款共一亿元,把一家倒闭的国营药厂买入了自己名下,更名为《回春堂药业公司》,张家终于有了一家专门以制药为主的制药厂。
为了促进国家的尽快发展,政府为那些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免息贷款政策,王荣梅坐上了这班利好的火车,公司快速的发展起来。
药之所以从古至今兴盛不衰,就因为人吃五谷杂粮就离不开药,它能救人于水火,能救人性命,所以只要活着,除了吃饭外,药人人是离不开的。
公司吸纳六斤、张秀娟、张连岭、张爱娣四人成为了公司股东,每人占股10%,王荣梅一人占60%,为董事长。
张连岭经过这些年的锻炼,慢慢显示出了他对市场的准确把控力,分析事情到位,多次让王荣梅大赚特赚,所以经过考量提张连岭为副董事长,为企业保驾护航,全权代理公司的决策方向。
而张连岭工资的多少则等同于公司股东的每年的利润分成,他其实就相当于公司的一个隐形的股东。
六斤擅长对外业务,谈生意签合同都离不开他,于是他专门负责公关,寻求新的客户并稳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至于张秀娟姐俩成了公司股东,则完全是王荣梅对女儿们的偏爱,也是对她们以后生活的一种保护。
郭朝东因为是一名正式的国家工人,是不能在明面上参与生意的,
郭朝东脾气方正,看不得那些人际关系中的虚与委蛇,平时又爱喝个酒什么的,所以王荣梅让他专门负责检查并核对进入药厂的药材质量和数量,以及负责中药成品的出厂数量的核对。
怕他白天喝酒耽误事情,王荣梅专门做了约法三章:一上班期间不喝酒,二酒厂内不喝酒,三白天不喝酒。如果做不到,就回家带孩子,换张秀娟来。
已经四十的郭朝东虽然心里仍然住着一个任性的小男孩,但他毕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年了,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么幼稚,渐渐成熟了起来。
早就尝到甜头的郭朝东,知道了手里有钱后的日子是多滋润,现在他是一门心思想多挣钱,家里等着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有了钱,在同事们面前有面子,在爹娘面前有出息,在兄弟姐妹中间说话有分量,钱真是好东西!
郭朝东知道自己的缺点,因为自己喝酒,喝醉后把丈母娘的客户给骂了、给打了、给轰走了,直接影响了丈母娘的好几单生意。
虽然丈母娘没直言批评和骂他,但他看到了丈母娘那失望的眼神,他感觉到了愧疚,自己赔不起丈母娘的损失,他只能慢慢开始控制自己的酒瘾,尽量让自己不喝醉,甚至白天他不再喝酒,只有这样才能不再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丈母娘亏钱。
这次丈母娘给自己派工作,当他面对丈母娘的约法三章时,他没有一丝压力的就答应了,这都是丈母娘对自己的好啊,换成别人,面对让自己经常赔钱的人,谁还会再理他?
为了能更好的把药厂经营下去,去除以前的糟粕,传承以前的优良,所有人开动脑筋,还开了多次全员大会,鼓励人们献计献策,怎样能使药厂发展的更好。
对于那些勇于献计献策的人,只要采用,本人马上重用,然后会被安排到了相应的重要岗位上,并享受双倍工资。
收购药厂之前,县里领导为厂里的工人们说好话,希望优先使用厂里的工人。
对此,王荣梅一口答应,只要技术过关,工作负责,傻子才会把工人给轰走,再上一些生手进厂,那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