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棚种植(1 / 2)
当天晚上7点,就在人们吃完饭、或看电视、或聊天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开始了对大棚种植的优势进行了总结性的介绍。
大喇叭循环播放,分两点来告诉村民们大棚种植与我们平时种植最大的不同首先就在于环境,大棚中的蔬菜,几乎都有一样的生长状态,他们都在相同的环境下生长,可以提供稳定的产量。
第二个不同大棚就是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也是大棚种植最大的特点——不受时间的限制,它对季节也没有太大的要求,它相当于独特的生长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蔬菜,例如,在冬天我们吃到美味的西红柿和茄子、黄瓜,它们都是夏季才有的蔬菜,从而这些反季节生长出来的大棚的蔬菜价格比平时要贵很多。这样就会给我们增加收入。
这些内容反复的开始播讲,从七点一直坚持到了八点。
第二天早上6点一直到7点,村里的大喇叭里就开始了,这次是小田的专属时间。
小田经过一夜的整理,把种植大棚的一些注意事项总结出来,比如温度的控制、施肥的量要进行严格的掌控,大棚里的蔬菜要进行分类种植等等轮流的开始播报。
连续1小时的播颂简直是折磨人,第二天中午又要开始重复的播报时,小赵和小田哑着嗓子给王荣梅请假,哭丧着脸说实在顶不下来了。
张书记这才赶紧安排了队里的三个小姑娘轮流上阵播报。
开始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很烦,几乎天天有人去大队部打断他们的播讲,甚至有上了岁数的老人们开始在大队部门口骂街,再骂也比不上喇叭的声音大,张书记对这种事进行冷处理,劝不听就随它去呗。
一个星期后,骂人的没有了,开始有人慢慢地开始讨论大棚它到底是个啥玩意,能不能挣到钱,队里宣传大棚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月后,村里有记性好的人几乎能把大棚的优缺点、种植大棚时的注意事项给重复的八九不离十了。
三个月后,几乎人人在讨论,如果种大棚,一个大棚到底能挣多少钱,甚至有人跑到王荣梅的家里去问一些详细的问题,比如成本啦、大棚能用几年啦、几年能回本啦等等一些对自己有切身利益、也最让人关心的话题。
十月,地里的玉米被如期收获,王荣梅的施工队准时进入了地里,垒起了外层垒砖内部土坯的一道厚厚的墙,里面甚至怕温度达不到还垒了一道散热通道,早就运来的塑料膜和大棚骨架已经准备就绪,十几天的时间一个大棚就矗立在了地里。
村里的乡亲们纷纷过来观摩,询问造价,甚至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预定,自己家也要盖。
这些人都被王荣梅劝阻,告诉他们,想要盖,等明年这个时候,因为她只联系到了这些材料,再加量怕是来不及了。
张书记的三个大棚也如期盖了起来,村里人看到书记竟然也跟着起了大棚,那心细的、有心机的、会分析的人立刻开始钻营起来,纷纷拿着礼物去找王荣梅、结果人家早就会市里了,于是礼物就送给了技术员,请他们给通融一下自家也起几个大棚。
于是在这种半推半就中,三队里面又多了十户人家起了大棚。
这个冬天、小赵很忙,忙着到村里各家去吃饭。小田很忙,忙着分析土壤、分析大棚温湿度、忙着调配种植的品种,别一窝蜂的都种一种,多样化才是人们正常的需求。
小赵、小田忙着带徒弟、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们也开始忙着拜师学艺,好为自己种植大棚蔬菜时积累有用的知识。
看着大棚里一片绿油油的,再看外面荒凉的土地,这个对比度明显的刺激着村民们,但他们看到红红的西红柿沉甸甸的藏在一片绿色当中、翠绿的黄瓜一根根的挂在架子上、绿色的大肚子茄子嫩嫩的挂在绿叶下,这一幕让那些还持有怀疑态度的村民们彻底打消了疑虑。
一车一车的蔬菜在年前被拉走了,尤其种了一个大棚韭菜的张晓天书记,更是在年底卖出了一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