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拉开序幕(2 / 2)
到底走哪一条道。
对于这支曹军的一举一动,刘循派出了大量的细作,要求他们做到半天禀报一次军情。
就在马岱、庞德和赵云操练骑兵的时候,刘循请工匠做了两副沙盘。
一副是长安往汉中的;
一副是上庸往汉中的。
这两个沙盘肯定比不了当今社会的卫星地图,但是比起当时的舆图,那已经是直观百倍了。
通过锦衣卫和军中细作的一遍又一遍的侦查,最终确定,这一次从长安出来的曹军有十万之众。
当曹军一出散关,刘循立刻决定,自己亲率八万汉军,连续三个晚上,利用夜幕的掩护,全部北出阳平关。
准备伏击这十万曹军,将其一股歼灭!
八万对十万,只要选择的地形合适,一股将其歼灭,是有这个可能的!
曹洪、夏侯渊和张合知道,他们这一回攻打阳平关的主要任务就是吸引牵制西川贼兵。
所以,他们在出了散关之后,进军的速度就极快。
只求尽快的逼近阳平关。
然而,刘循已经在曹军从散关通往阳平关的必经之路羊皮坡中布下了埋伏。
只等他曹军一头扎进来。
羊皮坡在沮县以北一百九十里,东面是隔开关中和汉中的秦岭,西面是沼泽和密林。
所以这就导致了这片坡地林木茂密,道路狭长,不要说八万汉军埋伏纵深三十多里的坡地边缘的山塬不为人知,就是再多八万埋伏其中,也可以丝毫不露痕迹。
对了,要稍稍的介绍一下,羊皮坡之所以叫羊皮坡,是因为据说坡中有狼,羊一旦进去,就会被吃得只剩一张皮。
故而名叫羊皮坡。
说是坡,其实也就是土坎而已。
羊皮坡这个地方并不算特别的荒凉偏僻,坡底的道路也不算很狭窄,骑兵通过不算很艰难。
在刘循选择羊皮坡设伏的时候,马岱提醒刘循:“主公,这个地方骑兵可以展开,就算设伏,恐怕也难以将曹军全歼啊!”
刘循道:“伯瞻将军,首先,从散关南下,一路之上都没有骑兵无法展开的绝佳伏击之地,就算有,以曹洪、夏侯渊和张合的沙场经验,他们一定会严加戒备。只要他们有了戒备,我军再想速战速决的一股将其歼灭,恐怕很难,但是,只要我军不能尽快的解决他们,被他们缠住了,那咱们就算是中了曹操的诡计了。所以,我的看法,和曹贼的人马交手,不要想着有七成的把握再动手,应当是有了五成就可以动手了。因为我军如果有了七成的把握,他们就有了八成甚至九成的戒备心理;相反,我军如果只有五成的把握,他们或许是有三成的戒备心理,更或许连三成都没有。”
也许正如刘循说的那样。
曹洪也觉得羊皮坡不是个设伏的好地方,所以,当他全军进入羊皮坡的时候为了能够快速的通过这一片坡地,下令全军以散阵通过。
所谓的散阵就是没有阵。
就是步兵走步兵的道;
骑兵走骑兵的道。
这是大军通过山谷、坡地最快的行进方法。
夕阳暮色之中,十万曹军,在数十里的坡地之中全面撒开,山坡之中遍布飞驰的骑兵,和慢悠悠行进的步兵。
脚步声,马蹄声,声如奔雷,坡地原野,隆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