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闪亮的灯球(2 / 2)
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吃饭时。
大圆桌上,实打实的八个菜,装在精美的盘子里。有鱼有虾,有凉有热,一看就花了心思。
班琪想起后世网上的一个讨论。
有南方人问:北方人请他们吃饭总爱下馆子,是不重视他们吗?因为在南方,对朋友表达亲近和重视,是要请人到家里来吃饭的。
这个问题让北方人哭笑不得,就有人回复:在北方,请人下馆子才是重视的表现,因为家常菜难免上不了台面,怕朋友吃得不尽兴还不好意思说,才渐渐变成请人吃饭下馆子的。
在班琪儿时的记忆里,姥姥家的邻居就特别爱呼朋唤友到家里来,那家阿姨做菜也好吃。后来,她女儿婚后就经常下馆子,班琪觉得,可能跟她女儿不会做饭有关。
前者是宜室宜家,后者是事业心强,这也是时代变迁赋予女性的全新形象。
卢天莹的爸爸卢奋进,显然就是个心窍活泛的。尽管跟老杨年纪差不多,却没有君子远庖厨的执念。
“早年刚进城的时候,什么都干过。一开始在饭店后厨打杂,后来擦过皮鞋、崩过爆米花、炒过花生毛嗑,还跟朋友合伙倒腾过电子表……那时候也没什么规划,看自己能干啥,支起一摊儿就干!”
“后来,我一个叔伯兄弟从南方回来结婚,他老丈人是给人对缝儿的,能接到开发区建厂房的活儿,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干。我这才算入了行!”
“那时候啊……小偷多,为了工地的建材,大晚上我得牵俩大狼狗巡逻,有时候后半夜,狗睡了我都不敢睡,紧张啊!就怕全部身家都折里头……好在,磕磕绊绊顺利交工,我睡了一天一夜都没醒,吓得你们阿姨差点儿就打了120!”
卢妈妈也记忆犹新:“可不是!你们不知道多吓人,刚开始呼噜震天响,后来不打呼噜了,迷迷糊糊的,就是叫不醒,我还以为他撞邪了。”
杨桃听得稀奇:“那后来是怎么醒的?”
卢天莹举起筷子:“让我用针扎醒的。”
班琪和杨桃笑着举起大拇指,为卢天莹的勇气点赞。
就这样,一边吃,一边听着卢奋进讲他的发家史。93年跟着建设南华街,成了包工头,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就四处接工程。到了1998年,趁着省城第二轮“圈地运动”钻营到了城南一块小地皮,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商……
总结起来,其实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一样,先成家、后立业。为了一日三餐,为了老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一天天、一年年的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摸索前行。
卢奋进的发迹得益于他的运气,当然还有谨慎。
没有运气,他可能会沉迷于做个倒儿爷,接触不到建筑工程。
没有谨慎,他就算没被小偷偷垮,前两年行业整顿的时候,也会像“北欧新镇”那样一败涂地。
“总之啊,见山开道,遇水搭桥,忙活了小半辈子。数不清遇过多少道坎儿,反正都迈过去了。唯独城南那块地,想了不少办法,想请你们严总也没成功,现在真是无计可施了……”
班琪觉得,卢奋进要开始说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