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投稿(2 / 2)
他们以为是以前的教授之类的人。
现在有着不少的人投稿,很多都是以前被下放的。
投稿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因为现在言论自由了不少。
一致做下了决定,孙少平的四篇文章全部可以发表。
孙平是孙少平取的一个笔名。
几天后。
邮差拿着信封到了县高中来。
直接把信封放进了信箱里。
孙少平算着时间,最近的几天每天都会在邮箱里摸一摸。
看了下收件人的名字都没有自己的。
这一天他又顺手摸了下邮箱。
“总算是到了。”
他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回信。
是省城杂志社寄给自己的。
他打开来看了下,里面都是钱,不是退稿。知道省城的杂志社是要了自己的文章可以发表了。
他点了一下信封里头的钱,有些失落:“怎么才十二块钱。”
他总共在省城的杂志社寄出了四篇文章,十二块钱,意思就是每篇文章才三块钱。
总觉得少了点,不过也还行吧。工人一个月也才赚个二三十块。
十二块钱也不少了。对孙家来说能帮上不少的忙。
他现在就等着那些个大杂志社看看能不能给自己的稿费能多一点。
他想到了之前的翻译稿。
一本就有八十块钱。
不过也差不多,毕竟这个一篇文章的数字有点少。
少的只有七八百字,多的也不到两千字。一千字能有三块钱想了下勉强也可以了吧,现在就是这么个大环境,终究比种地还是要好的。
继续等着,等到了即将放假的时候,回信慢慢的都到了。
孙少平每天都会去摸一把邮箱。
把信件打开来看了一下,自己给青年报投的那篇阳台种植蔬菜的竟然只给了两块钱的稿费。
两块钱这也太少了点吧。竟然比省城的杂志社还要少一块钱。
心里不由得感慨,这时候的文化人也太不值钱了。
同时期的海外的文人,那稿费多的不得了。
也对,现在还好一点了。
要放前两年,文人的地位可就低的不能再低了。
估计还得过个好几年,地位才能拔高。
他现在还在纠结着,既然这样的话,还要不要剽窃小说。
一本只有几十块钱的话他还真不如去干点别的。
写文字写多了也够累了,手酸。
把两块钱拿了出来,竟然还有一小段文字。
是青年报写给他的回信。
“孙平同志,伱的文笔非常好,见解非常独到,关于对于城市居民阳台蔬菜的概念非常新奇。望孙平同志多多来稿。”
两块钱一篇稿子,孙少平得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