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首词引起的涟漪(2 / 2)
朱元璋并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继续深究下去,现在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
堂下的礼部尚书魏定谦和吏部尚书崔集书都暗暗的舒了一口气,不动声色的擦了擦头上渗出的汗水,刚才还难看的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两人不露痕迹的互相看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出来一丝侥幸。
他们也没想到这柳阳临走了居然还能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不光有百姓数十里相送,居然还制作了万民伞。
平日里没看出柳阳在诗词上有多大的作为,没想到这临走了在大江边上居然作起了诗词,而且还颇有这一首诗词天下知的趋势。
幸好他们动用各种关系把此事压了下去,而且皇上此时的精力全面扑在了北伐的事情上,对诗词一事并未追究太深。
朝会散了之后,魏定谦和崔集书并没有同其他官员一起走,而是远远的落在最后。
“崔大人,这柳阳的辞呈批复你们这里章程没什么问题吧?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但是现在看来咱们还是小瞧他了。这又是万民伞又是临江仙的,而且皇上也很器重他,别到时候因为章程的事情而被皇上拿住了。”
崔集书双手背在后面,双手背在后面,转身看着远处的皇宫,有些忧虑的说道。
“魏大人,章程是没有问题的,这件事拿到朝堂上说也没问题。可咱们皇上不是寻常之人,是从平乱世开新朝的一代雄主,只怕……”
话没说完,但是魏定谦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雄主?雄主就是给天下定章程,但是自己却可以不遵守!
“崔大人,你不必过滤,咱们这位皇上制定了这么多章程是为什么?为的是让所有人做事都有迹可循,有章可依。”
“就算皇上在欣赏柳阳,只要章程上没有问题,那么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再说了,你我二人是同一条船上的,到时我们礼部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两人上了各自的轿子之后,魏定谦撩开窗户上的帘子说道:“崔大人,听说你兄弟还在河南干主簿呢?这几天我会与朝中其他大人给你兄弟加更重的担子,你回去捎信问问有没有想去的地方。”
说完,魏定谦便起轿离开了,留下崔集书在自己的轿子中沉默了良久,然后长叹一声,也让轿夫起轿离开了。
魏定谦的轿子并没有回府,而是在大街上兜兜绕绕的转圈子,当再一次经过一个钱庄的时候,里面走出来一个伙计跟上了他的轿子,并行在一旁,看着只不过是偶然同行一般。
“魏大人,我家主人说了,明年科举有几个人想托你照看一二,这都是自己人。”
说着,这个伙计从袖口中掏出一个信札,前后看了一下没有人注意这里,便手腕轻轻一甩,便把信札顺着轿子小窗的缝隙投了进去,然后不等里面什么反应便在下一个巷子口转身进去了。
魏定谦在轿子中闭目养神,等外面再也没有声音了便缓缓睁开双眼,看着在腿上的信札。
信札上还有一丝丝的兰花的香气,淡雅清香,只不过似乎还有一丝牡丹的味道混杂在其中,让人闻多了感觉稍稍有些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