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集(1 / 2)
柯塞姆苏丹(Kisem)是希腊人,被认为是最危险最聪明的苏丹皇太后。她通过统治她的儿子穆拉德四世(1623–1640年)、易卜拉欣一世(1640–1648年)和她的孙子穆罕默德四世(1648–1687年)来维持她漫长的统治。为了确保她的儿子成为苏丹,她使用过各种阴谋诡计,也因此为人们所熟知。取而代之的图尔汗苏丹(Turhan)是乌克兰人,她对政治事务并不感兴趣,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设工程项目中,如在伊斯坦布尔艾米诺努(Eminonu)金角湾一带建成了耶尼清真寺(Yeni Mosque)。与之前提到的那些皇太后不同,她流传于世的更多的是她对后宫的统治而非帝国。苏丹女权时期也因此结束。在奥斯曼帝国的风雨岁月里,大多数女性通过统治后宫而非帝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不仅仅是后宫需要一位铁腕统治者,庞大的帝国更需要一位有为的领导。作为封建王朝的长者,苏丹皇太后必须确保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来执掌这个宝座以确保王朝的连续性,因此她会通过教育来培养合适的候选人。尽管在传统上,土耳其男人是一家之主,但是由于一些苏丹的无能或年幼,各种争夺皇位的斗争必须有一些强者来负责,这就催生出了许多干预国家事务的女强人。回望奥斯曼帝国四百年的历史,最重要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女人,那便是苏丹皇太后。
柯塞姆苏丹于1590年出生在一个叫做蒂诺斯的希腊小岛上,15岁时进入奥斯曼后宫。她的丈夫艾哈迈德一世修建了蓝色清真寺。此外,“王子监狱”也是艾哈迈德一世设立的。
艾哈迈德一世(1590年4月18日-1617年11月22日) ,奥斯曼帝国第十四任苏丹(1603年~1617年)。全名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赛利姆。在其父穆罕默德三世死后即位。
执政期间,各地接连发生暴乱,政局日益不稳。艾哈迈德先以高官厚禄诱使小亚细亚叛军首领赴欧洲前线作战,继而派军镇压叙利亚库尔德人首领阿里·本·侯赛因(?~1611)发动的兵变,并处决和流放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大臣和显贵,使政局有所好转。
在同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的战争中,为阿巴斯大帝(1571~1629)所败,土军在乌尔米耶湖战役遭受多年来的首次野战惨败,损失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土军屡战屡败,艾哈迈德一世先后失去其父辈夺得的大不里士、美索不达米亚、摩苏尔、迪亚巴克尔、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大片属地。在欧洲,经过同奥匈联军几年较量,被迫放弃奥地利人向其缴纳贡款的权利,并在所属领地范围内向法国、威尼斯、荷兰等国提供商业上的优惠待遇。
年轻的艾哈迈德虔信伊斯兰教,恪守逊尼派教义和教法,对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捐款颇多。
他还在首都伊斯坦布尔建有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清真寺,又称蓝色清真寺。
艾哈迈德一世在1617年11月去世后,他的其中一位妻子柯塞姆苏丹运用影响力阻止非她所生的长子奥斯曼二世(1604年11月3日-1622年5月20日)继位,在柯塞姆的支持下,由艾哈迈德之弟穆斯塔法一世继任新苏丹。穆斯塔法一世在登位3个月后(1618年2月)因无力治理国家而被废黜,由他的年轻侄儿奥斯曼二世继位。
14岁的奥斯曼二世苏丹不能容忍继母柯塞姆干预朝政,于是将她迁出托普卡帕宫,但柯塞姆却只是短暂地告别了她的政治生涯。
奥斯曼二世大概是首位察觉到近卫军对帝国的现代化弊多于利,并且打算着手处理这个问题的奥斯曼苏丹。他对违反禁烟禁酒命令的近卫军严惩不贷,关闭了近卫军经常光顾的咖啡店,那些地方是酝酿反苏丹阴谋的人的聚会处,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贪婪腐败的近卫军人的强烈不满。在其心腹,迪亚巴克尔行省(Diyarbekir)总督迪拉瓦尔帕夏(Dilawar Pasha)的策划下,奥斯曼二世打算筹建一支效忠于自己的新部队,这支部队由安那托利亚、叙利亚及埃及等地的突厥裔人组成,待时机成熟,苏丹将亲自前往亚洲统率这支部队返回首都,对抗近卫军势力。1622年春,奥斯曼二世借口去麦加朝圣,打算去大马士革执行预定的计划。然而由于奥斯曼二世年少气盛、缺乏经验,苏丹及其支持者们大张旗鼓的行动很快为近卫军侦知。军人们发动叛乱,搜捕并拘禁了奥斯曼二世,将疯子穆斯塔法一世再次推上皇位。后来,在穆斯塔法母亲的授意下,近卫军暴徒在七塔监狱勒死了奥斯曼。奥斯曼二世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历史上首位被弑杀的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