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算计(1 / 2)
偷技出神入化,金福斋在上海滩曾经红极一时,并赢得了“神偷福三”的美誉。
金福斋在金家兄弟中排行老三,昵称“福三”。
后拜师于青帮门下,成了季云卿的高徒,他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染指行窃行当。
五年前,受季云卿的委派入川,全权负责以山城为中心的商贸包括走私生意。
嗬,六万美金。
打开郝俊杰的钱包,一张六万美元的银行汇票,映入眼帘,金福斋欣喜非常。
窃取郝俊杰钱包的本意,是想逗逗乐子,让这个目空一切的家伙出出丑。
看着这张巨额汇票,金福斋改变了主意。
江湖险恶。
年轻人,你太嫩了。
窃东西,据为己有,天经地义。
偷不叫偷,叫窃,也是一种吃饭的本事,不信,你试试?
讲什么良心不良心的?在当今社会,狗屁不通!
不过,老子略施小计,一准让你心甘情愿地奉送,何乐而不为?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于是,在甲板上,发生了金福斋归还郝俊杰钱包的一幕。
“万分感谢先生的大恩大德,我郝俊杰,铭记在心,永世不忘!”
钱包失而复得,郝俊杰自然对金福斋感恩戴德,刮目相看。
这笔巨资,是南洋爱国华侨们的集体募捐,委托郝俊杰回国捐赠,用于抗击日寇。
一旦丢失,郝俊杰情何以堪?
“哎,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上天有眼,幸运之神降落在我名下。不然,还真不好说。”
金福斋轻描淡写地卖关子。
“先生高风亮节,令后生敬佩不已,幸会,幸会!”
拾金不昧,大好人一个。
人逢知己,推心置腹,相逢何必曾相识。
缘此,郝俊杰与金福斋跪地明誓,成了结拜兄弟。
金福斋虽年过四十,仍屈尊称二十五岁的郝俊杰为小弟,令郝俊杰大为感动。
“啊,日进斗金?”
“原来,大哥的生意风生水起,在山城独占鳌头。”
来到山城,一睹鎏金贸易商行的风采,郝俊杰对金福斋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
好吃海喝伺候,一日三餐品味俱佳,吃喝玩乐美女相伴。
金福斋给郝俊杰挑选的女子,都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顶尖高手,要相貌有相貌,要才艺有才艺。
郎才女貌。
对酒当歌遇知音,吟诗抚琴皆雅趣。
古玩字画步行街,古董珍宝赝品,眼花缭乱,优劣混杂。
“这是秦代的青铜鼎,一口价,一千大洋,不能再少了。”
郝俊杰与古董老板讨价还价,从五千大洋降到了一千。
金福斋在一旁察言观色,一声不吭。
郝俊杰鉴赏古代文物水平极高,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便把金福斋拉倒一旁悄声透露。
“哥,这鼎,是百分之百的真品,价值连城,别说一千,数万也难买到。”
“买了!”
金福斋爽快开银票,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走出古玩店门口,他扯了扯郝俊杰:
“老弟,大哥对老古董一窍不通,但看好你。本钱我出,赚多赚少,全部归你。”
郝俊杰受宠若惊:“感谢大哥仗义疏财。二一添作五,小弟就很知足了。”
“好说,好说。”
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