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2 / 2)
人群后走上前一个瘦高个儿,脸色有些白,不太健康的样子,咳嗽了两声,没管周围好奇的视线,把手里的钱递过去。
高大威立马后退一步,把老王让了出来。
老王这心啊,简直熨帖的不行。
那个姑娘也太会管理员工了。
“哎,哎!”弯腰拿了一沓子透明鱼袋,慢吞吞地随手抓了二十条出来,“二十条特级海参,收四百,小伙子拿好!”
周围真的有需求的顾客毕竟还是懂点儿门道的,眼睛亮了。
先不说颜色,这随手一抓,出来的各个可都是差不多大小。
“给我也来两条吧!”最边儿上的一个阿姨有些为难的样子,“也不知道好不好。”
心里却想着,这绝对占着便宜呢!
得先稳住一拨人,等她回家再拿些钱过来。这谁能想到就来买个鱼,能碰上这个机会?
“给我五条!”
一个大爷斜了阿姨一眼,哼,指望着谁是傻的!
确实,虽说没想着要带多少钱来买个小鱼,可这过了村儿没店的事儿,懂行的都精着呢。
没一会儿,你五条,我两条地分了两缸。
老王笑得满脸褶子,手速不快也不慢,反正能让还没准备买的人实打实地看清那一条条鲜灵灵。
孙志宾也算是长了回眼,心想这大侄女儿猜的一点儿都没错。
这做买卖的,再实诚,只要能把生意做下去,就没有傻的。这不是,老王那动作可跟专门练过似的,他看着那些海参都眼馋。
确实眼馋,可真没带钱。
有人想和老板商量能不能先定下来,回家拿了钱再买。
可这心思刚起,有钱的就来了。
“剩下的都给我!”
一路从红日紧赶慢赶总算到了的两个人气喘吁吁,满足地把剩下的三十多条包了圆儿。
这屁股底下的位置可算能保住了!
这可算不用挨他娘唠叨了!
人群渐渐散开。
兴奋的老王直接收了摊子,带着孙志宾他们去家里喝酒。
而最早掏出来钱,想展示一波不缺钱的大妈傻了眼。
她就犹豫了一下,这咋没了?
儿子还等着送礼呢!
看着人家送货的卡车都没了影儿,她想了想,转道去了红日。
虽然儿子说那里的海鲜不行,让来市场找。可这都叫海参,人家那里还是野生的,不比这家养的好?
更何况,还贵!
对“一分价钱一分货”深信不疑的大妈成了当天红日水产部最大的客户。
可最大也才买了四条,还非得讲价,一百二十块钱的东西,硬是饶下去二十,给了一百整。
嘴里振振有词,说人家那么大,那么新鲜的也才卖二十。
红日虽说不是李石全自己的,可打这个百货建成,他就在这儿工作,从小柜台售货员一路爬到了大楼总经理的位置,靠的可不全是他的年纪。
针对水产部的不景气,他先是问责了主管,然后第二天直接去了城西了解情况。
没过几天,就派了主管和专门的进货员开着货车去了三山村……
而三山村里,顾宁岫正在搞教学。
“大娘,您得这样,”她拿着一包鱼丝,放到一个黑色的长方形机器里,指着一个红色的按钮,“按这个。”
呲呲的声音中,手里的鱼丝一点点变得紧实,最后变成了塑膜封着的一团。
王大娘乍着手,嘴里不住地感叹,“这东西真是神了!”跟着操作了一遍,成了,自豪的样子赶她,“会了,会了!你去教别人吧!”
顾宁岫失笑,在加工室的外间转了一圈,发现大娘大婶们上手都挺快,封鱼丝的速度也越来越到位。
目测今天就能把林英红的货赶出来。
挺满意,走出加工室,打算去看看珍珠贝的情况,好确定最佳植核时间。
因为贝类的特殊性,珍珠贝她用的浮养。
但和以往养殖不太一样,她没用竹筏架吊起来。而是专门弄了一间产贝室,把贝母和幼贝养在了室内的礁石上。
因为在找野生母贝的时候,她发现东沟靠浅滩的那群岩礁底部生长着圆菱藻。
一种具有蔓延性的藤蔓属藻类。
她想试试浮养,用圆菱藻自然缠绕到一起的贝类外壳当作天然笼箱。
想着植核的事儿,她就没怎么注意看路,差点儿和冲进来的小胖撞上。
及时往旁边一让,躲过了长高不少的少年,笑骂,“怎么总是毛毛躁躁的,让你妈看见又要说你。”
小胖这会儿没功夫想他妈会不会骂他,指着外面喘着气。
“宁岫姐,你快去看看吧,梅知青被一辆不知道哪里来的车给蹭着了,那个男的还让咱们赔钱!”
“赔什么钱?!你撞着人,你还有理了?!”
顾宁岫刚跑到村口,就听到张丽华的怒气冲冲。
推开人群走进去,看见一辆中型货车,车身上写着“红日百货”。
“你看看把我们的车弄的!”一个男人指着车身上的一大块污渍,和划痕,不耐烦,“这么大的车看不见啊!什么阿猫阿狗的就敢硬往上撞!”
顾宁岫看着那熟悉的背头,哈得笑了。
上前确认抱着手臂的梅知青只是擦伤后放了心,拉了把就要开骂的张丽华,站到了前面。
背头觉得眼前这个白白净净的瘦弱姑娘有些眼熟,还没想起来在哪儿见过,就听到了熟悉的嘲弄调子。
“我当是谁呢?这嘴里带不出人的话这么耳熟!”
他瞪起了眼睛,当时被憋得跳脚的感觉被想起,立马指着她要说话。
顾宁岫缓缓笑开,给了他一个假的不能再假的笑,以及一句耳熟的不能再耳熟的话。
“这是跑我们这儿做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