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四夷攀源(1)(2 / 2)
匈奴夹在传统汉地与西域之间。在匈奴强盛时,曾出兵骚扰过西域诸国,龟兹人当然不喜欢匈奴人。张骞通西域的本来目的其实是想联合西域诸国与大汉一起共同对付匈奴人。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地成就了他开辟丝绸之路这么一个丰功伟绩。
其实刘莽也并没有胡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谁都想要生存,谁都不想一直做别人的臣属。
“哼,不管怎么说,我们跟华人一样,都是文明之邦。谁像你们这些马背上的野蛮人,只会做两件事,一是放牧,二是抢盗。”
“深目多须的异族,还敢说与大晋是一家,简直可笑。我匈奴虽然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但若往前追溯,我先祖却是出自禹夏之苗裔,论起来,也是华夏子孙,跟华人同源。”
“没错,没错。”宇文部鲜卑使节宇文袭忙跟着道,“细论起来,我先祖乃是炎帝之后。当年炎黄开战,炎帝被黄帝所败,其中的一支苗裔逃到漠北,与当地土人结合,就是我们宇文部的由来。我们宇文部只是居于辽东,其实与其他鲜卑人完全不同。”
鲜卑拓跋部使节听了宇文袭的话,颇不服气:“照这么说来,若论起与华夏的血缘宗亲,我先祖乃是黄帝之少子,比起你炎帝后裔来,我们拓跋部岂不是比你们宇文部更正宗?”拓跋乃是“秃发”的另一音译,所谓的拓跋部,其实就是先前武帝时造反的秃发树机能的同种族部落。
鲜卑慕容部前些年曾经常骚扰甚至劫掠大晋边境,后被辽东太守打败,向大晋臣服,如今也派使节入朝为侍。因前些时的不光彩之事,慕容部使节在众人面前多少有点不自在,此刻更要在名份上挽回一些:“谁还没个华夏正宗血统?说起来,我慕容氏乃是有熊氏之苗裔,也是黄帝之后。”
刘莽见三部鲜卑像自己一样争着与华夏攀源,嘲笑道:“你们鲜卑人这么厚颜无耻,为了献媚大晋,连自己的本宗番号“鲜卑”都不要了,顷刻间就各自分立,另认了苗裔,我看你们不如把“鲜卑”二字抹掉算了。”
匈奴与鲜卑在地理上的渊源最近,同样作为北狄,鲜卑却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鲜卑各部都是敢怒不敢言,如今鲜卑各部族群却是逐渐强大起来,大有赶超匈奴之势。三部鲜卑本来各自为政,就像异族一样,可是他们见到匈奴使节这样出言不逊,感到非常气愤。宇文袭跟刘莽还讲点情面,慕容部和拓跋部使节则一致对外,回怼道:“我们本来就不是同一种族,也没什么血缘关系,只因先后迁居于鲜卑山,故而被中华泛称为鲜卑。可我们虽居辽东塞外,迁移不定,却是向往礼仪之邦,半农耕半游牧。不像你们匈奴,就是草原上的强盗,人强则畏,人弱则欺,先后被汉武帝、魏武帝打得北逃西窜,大部分种族流散。剩下你等鼠辈,贪生怕死,对天朝称臣,真正贼人嘴脸,有何面目出言不逊?”
这一番话说得刘莽面红耳赤,想要回击,奈何鲜卑使节人多嘴杂,说不过人家,只得自己忍气吞声。
几位使者趋奉大晋、互相贬斥的话被比玉听到耳朵里,他冷冷一笑道:“北狄各部,俱是一丘之貉,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不知耕织以衣食,只知渔猎狩射,食肉衣皮,与禽兽何异?更有甚者,父死妻后母,兄死娶寡嫂,这样严重有违人伦的行为竟引以为俗,习以为常,还敢说与华夏同源?简直荒谬!”
其实中原贵族之中也不乏有悖伦理之事,但只是个例,且被主流舆论当作丑事,遭到世人的口诛笔伐,而匈奴等族却在主观上就认为这是顺其自然、合情合理的行为。这就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匈奴、鲜卑使节受到比玉的质问,也不敢反唇相讥。倭国使节海藤川一却趁机向比玉谄媚道:“这些北胡人,说到自身的宗族渊源,居然扯到三皇五帝时代去了,那时候还在结绳记事,不但久远,而且没有文字记载,根本不足为信。相比之下,我倭国乃是出自太伯之后,与周朝天子文王武王同宗......”
此话一出,就引得众人嘲笑不止。刘莽指着这个小个子斥道:“你还真敢大言不惭!别的不说,就冲你的这个小小个头,整个中原千万人口,能找出几个与你这小矮子比肩的?明显的袖珍野人,怎敢与天朝攀源?”
海藤大使则不慌不忙地分辩道:“我个子矮,不代表我的族人都矮。想必你们都知道,当年齐国矮人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晏子一个人矮,难道就代表整个齐国人都矮吗?”
晏子使楚的这个典故世人皆知,海藤川一把它拿来作为武器恰恰符合情境,十分巧妙。刘莽没见过其他的倭国人,不知道倭国人的普遍身高,不好妄加论断。海藤川一正一脸的得意之色,宇文袭瞥见他脸上身上的刺青,大笑道:“还笑我们北狄人!你也不看看你的脸,像个什么样子?琼面刺首本是一种刑罚,只有犯罪的人才会在脸上被刺起墨来,而你作为一国的堂堂使节,却像个罪人模样,你要怎样解释?到底你本身真就是个罪人,还是你们倭国根本就是野蛮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http://www.yetianlian.cc/yt94728/367903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