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桃花源(1 / 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初中课文上的这篇《桃花源记》,李旦至今还印象深刻,不说倒背如流,但也是随时能够背诵出来的。
之所以印象深,倒不是李旦向往那样的世界。而是觉得,陶渊明肯定在吹牛。
这家伙,城里头住久了,明明讨厌市井喧哗,还一个劲的说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明是贵族出身,当过县令,做过参军,却天天鼓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酒喝多了,自然要上头。尤其是这些个诗人,浪漫的要死,牛皮吹得要命。
陶老爷子,那可是古今第一大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李旦读初中那会儿,其实很不喜欢什么田园诗。山里人都穷成这鸟样了,再不往外边跑,一辈子没出息。
直到出了社会,需要自己挣钱了,李旦才缓过神来。
世道艰险,钱难挣,屎难吃,还是回家种田轻松。
只可惜,滚滚红尘,暮然回首时,早他娘面目全非了。
至于传说中的桃花源,俗话说的好啊,穷山恶水出刁民。看看自家村子里头的乱象,李旦从来不信有什么民风淳朴的人间仙境。
然而,就在刚刚,小心翼翼地穿过差不多一公里长的狭窄隧道。映入眼帘的豁然开朗,让李旦震惊了。
子时已过,前方的山岗上,却是灯火通明。至少有上百栋房屋,家家户户敞着门,点着灯。
那些房子错落在水田之间,层层叠叠,给人一种十分和谐的立体感。
有些房子是泥造的,有些是竹楼,皆高两层。
辉煌的灯火下,人们在自家门前喝茶,在空旷的野外烧烤,处处都能听见交谈声、欢笑声。
甚至,李旦还能透过窗户,看见不少姑娘在窗前刺绣,对镜贴花。
这是一幕幕说不上来感觉的场景,有些诡异,可更多的是一种叫作“桃花源”的味道。
没有纷争,没有算计。看不到车马,甚至听不见鸡犬相闻……
所有屋子都一般高,所有的田地都一般大,所有人,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陶老爷子,真没骗人?”
李旦的眉头,皱了又舒,舒了又皱,感觉人生观被眼前的世界啪啪打脸。芩真真见其愣住良久,朝他拍了下肩膀,示意该下去了。
隧道之外是一处向下的阶梯,人为修建的,铺了青砖,窑子里烧出来的那种。芩真真与那汉子脚步飞快,不一会儿便走到底,来到了一座铁索桥前。
桥长不足十米,桥下却是飞流汹涌,白浪滔天。过了桥,又有三条岔路,分别通向这个世界的不同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