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
“亲家,亲家母,事出突然,回头让长军过来好好陪喜妹叔叔几个喝一顿。”
“不妨事,那边要紧,你赶紧回去家里看着,喜妹跟着去看看。”
特地在家等着的沈来福就这么看着人一个个跑掉了,他连句话都没来的及说,这会站起来,拿过门后的铁锹扛在肩上道:“行了,你去来康几个家里说说,我先到地里看看。”他可是走马上任的大队长,忙着呢。
独自留下的石芸榴有些啼笑皆非,话说这是第二次因着家里媳妇突然生产亲家跑上门来,怪有意思的。
顾家,接生婆进屋里看了一番,脸色有些不太好的出来了,斟酌着对姚秀兰道:“胎位倒是正,就是你家儿媳身体太虚了,一点劲都使不上,怕是要费事了。”
姚秀兰有些腿软,她生了几个孩子,前头也生了四个孙子孙女,都是顺顺利利的。
姚秀兰一把抓住接生婆的胳膊:“她于婶你实话跟我说,不妨事吧?建国不在家呢,你可得多费点心,这……这,我再去煮点鸡蛋给娇娥吃?……给你也来一碗!”
沈喜梅一把扶住有些六神无主的姚秀兰:“妈,你在这看着,我去锅屋煮鸡蛋。待会看看情况,不行我就去地里喊爸和二哥回来。”
周娇娥昨晚一夜都没有睡着,原本这一胎怀的比较艰难,长时间卧床本就难免有些心浮气躁,加上昨日受了气,心里又存了事,沈喜梅一来就将她彻底比下去了,对方事事妥贴更衬得她差劲,以后她这个做长媳、长嫂的地位一落千丈,如此这般心思郁结就辗转反侧了一整夜。
早上更是难受,偏偏一墙之隔的堂屋欢声笑语,显得房里特别冷清,顾建国长时间没有回来,想着想着就委屈上了。
之前羊水毫无预兆破了,离着算好的日子提前了半个月突然发动了,偏偏她躺在床上一丝劲都使不上,恨自己不争气的同时也有些害怕,就有些控制不住一边哭一边喊着顾建国,所以姚秀兰才会先去追顾长军让他去截顾建国才顾得上去找接生婆。
这会接生婆都对她的处境不甚乐观,心里更慌了,但是沈喜梅端着一大搪瓷缸子红糖鸡蛋,哄着她愣是吃完了。
心里慢慢就安定了些,想着吃了那么多红糖鸡蛋总该有力气了,为了几个孩子她也要坚强勇敢一些,建国马上就要回来了,她肯定会没事的……
姚秀兰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等周娇娥吃完了,忙让沈喜梅出去,老三媳妇可还是黄花大闺女,可见不得这种情形。
“你去南边看着几个小的,真有情况我去喊你。”老二家的可是望都没有过来望一眼,就怕冲撞了。
“没事,我在堂屋候着。”
老人都说产房不洁,甚至早两年有些人家让妇人在猪圈等杂房里生孩子,沈喜梅虽然不怕,但是老一辈观念根深蒂固,她也不去挑战这些习俗,不过到底不放心不敢走远。
接生婆在房里开始折腾起来,姚秀兰在房门口盯着,随着时间推移,房里渐渐又陷入了萎靡,周娇娥的娘家妹子和老娘都闻讯赶来了,顾建国却没有身影,怕是顾长军没有赶上截到人,要不这个时间该到了。
周娇娥怕是也猜到了,之前鼓起的劲儿这时一泻千里,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接生婆也有些泄气,折腾了近两个小时,那边产道早就开了,可是产妇一丝劲都使不上,孩子不往下走,她是真的犯难了。
正当大伙一筹莫展干着急之时,一声刹车声在外面响起,姚秀兰和沈喜梅跑出来一看,车刚停下,副驾驶座上人就下来了,豁然是顾建国。
对方也顾不上同姚秀兰打招呼,一下车就往房里冲去,姚秀兰拦都拦不住,一跺脚只得罢休,人都冲进产房了,多说也无益。
顾长军随后下了车,姚秀兰才知道,顾长军到镇上国宾饭店时,送海鲜的车早就离开了,顾长军无法只得上楼找江鸳想办法看能不能联系县城汽运公司的人将人拦截下来,江鸳得知情况,问顾长军可会开车,恰好顾长军在部队学过开车,就让他自个开车去追了,好险在县城开外三十公里的地方追到人了,要是再远,他就放弃回来了。
姚秀兰站在门口朝里望了望,周娇娥抱着顾建国的腰在那哭着,顾建国蹲在边上安慰着,好在接生婆说开始能使上劲了,情况很乐观了。
姚秀兰瘪瘪嘴出来了,这大儿媳也是矫情,儿子不到家居然就不使劲,这要是长军没追上建国,那孩子不得留到明天再生?
亲家母都在边上看着,到底不好抱怨什么,转而对外面站着的顾长军说:“这也没你什么事,赶紧带喜妹回那边去,沈家说不得在等着。等回头你大嫂生了,我和你大哥亲自上镇上谢谢江老板。”
顾长军和沈喜梅听了,相互看了眼,然后沈喜梅进堂屋和周母和周娇琴打声招呼就同顾长军开车离开了。
沈喜梅坐在副驾驶上看着顾长军熟练的发动倒车,有些新奇的问:“你在部队经常开车?”
“恩,差不多,学会都四五年了,出任务有时需要开。”
两人到沈家门口一停下,石芸榴就出来了,她在家等了一上午,正担心想着要不去看看,现在见两人回来了,忙跑到锅屋接着烧菜,沈喜梅也跟过去帮忙。
吃完中饭,沈喜梅和顾长军回顾家看了一趟,孩子已经生下来了,是个男孩,母子算平安,不过周娇娥有些脱力,晕睡过去了,赤脚医生过来看过了,说没有危险。
两人便回镇上了,顾建国和顾文涛也跟着来了,今天得亏江老板将车子借给顾长军,要不然顾建国哪里赶得回来,得好好表示感谢。
江鸳在四楼接待了顾家人,顾家的谢礼她也没推辞全盘接收了,拍了拍坐在身边沈喜梅的胳膊,开口问顾文涛道:“他们小两口的新房也翻修的差不多了,眼下这结婚办酒席张罗起来事情也多,家里喜妹她嫂子又是坐月子又是小孩子,也顾不过来,不如将酒席直接包给我们饭店,老家那房子也省的收拾了。”
顾文涛听了,也有所意动,老三结婚房里肯定得悉心拾掇一番,可家里房子现在已经都归老大和老二了。
再说不止老大家的在坐月子,老二家的还怀上了,也是个精贵的,不能出力,到时候办酒席不都得姚秀兰一个人忙活?
村里虽然没有在饭店摆喜酒的先例,但是镇上却是不少的,顾文涛也在想着这事可行性。
加上顾家在六生产队又没有什么亲戚,喝喜酒的大多是七生产队姚家人,离这也不是很远。
就是国宾饭店的价格,他有些不敢打听,可是喜妹在这工作,建国同饭店又有这样的交情在里头,在镇上饭店摆酒的话,避开国宾饭店选其他小饭店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