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建成世民初争斗(1 / 2)
如今三省六部划分的清楚,李世民虽为尚书令,但真正掌握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人却是李渊,六部尚书则各为其主。
户部尚书封伦封德彝执掌天下财政,忠心于李渊。但却在李建成、李世民二人处左右逢源,摇摆不定。
兵部的李玄霸、刑部的韦义节二人是至死不渝忠于李世民的。
而礼部上下官吏皆是李建成之人,连暗桩都埋不进去。
吏部侍郎韦挺、工部侍郎段纶皆是李建成的心腹,这两部李世民也别想染指,安插些暗桩亦是不痛不痒,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三比二,李世民显然处于下风。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李渊对李世民的制衡。
若论行军打仗、治理朝政、驭人之术,李建成也只比李世民略逊一筹而已。
李渊深深的知道,他二十二子之中,唯有李建成与李世民其中一人得以继承大唐江山。
更重要的是大唐开国十七位元谋功臣,其中大多都是忠于李渊并看好李建成的。
只有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左翊卫大将军柴绍三人是支持李世民,这也是李世民实实在在可以调动的兵权。
同样,李建成认为削弱此三人的兵权,才是眼下重中之重。
可礼部侍郎、太子舍人王珪却不这么认为,他慧眼如炬的将目光锁定住了在外领兵的韦韬世,并告诉李建成,一定要想方设法拉拢韦韬世。
如若不能为己所用,那也不介意除掉韦韬世,至少不能让其落在秦王李世民手中。
王珪作为一个谋士的身份来说,尽职尽责,可以说很成功。
用毒计致使郧国公韦圆成气得暴病,致使韦韬世不得不丁忧守孝。
如此,韦韬世罢了兵权回京之后,再行拉拢。如若不从,他也不会对韦韬世丝毫留情。
李建成听了王珪之言,不忍道:“韦略乃是不可多得之人才,即使不能为东宫所用,也算得上是我大唐栋梁,岂可轻易除之?”
王珪未扎发髻,披散的头发遮盖住面容,听到李建成此言,他聚拢头发用一根麻绳系住,露出那一张苍白的脸,没有任何表情,彷佛无情的霜雪。
总之,整个人笼罩着浓烈的阴郁之感。
他低沉的问李建成道:“太子岂可如此妇人之仁?”
在东宫之内,就连德高望重的大儒,太子詹事李纲也不敢对李建成如此说话!
但李建成却并不反感,他双手背负言道:“妇人之仁也好,意气用事也罢。实不相瞒,本宫只是为先生担心,若是韦韬世知道你设计其父,会有什么后果?”
王珪那面瘫脸上少有的露出了微笑,且笑的很诡异,看不出丝毫的畏惧,而后淡淡说道:“无非一死,有何惧哉?”
李建成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先生你是知道的,那韦韬世乃至孝之人,且嫉恶如仇,他若返回调查清楚郧国公之事……”
不等李建成说完,王珪缓步告退,转身而走,解了束发的麻绳,长发再次掩盖住他的脸庞,只留下背影给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