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洛阳风雨(1 / 2)
黄安投降,淮南全境沦陷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再次震动了洛阳朝廷。
江东早已被萧氏霸占,这两年,朝廷赋税中,有三成是来自淮南。如今,朝廷将无法从淮南收取任何赋税,这让本已艰难的洛阳朝廷雪上加霜。
淮南失陷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赋税上面,更重要的是人心。这些年来,因各地频繁发生乱事,无论是朝廷里还是民间,皆有人言“魏已失其鹿”,认为大魏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今,随着淮南失守,这类言论更加猖獗。
世家大族里,有人对大魏的灭亡并不关心;他们相信,即使换个朝廷,也不影响他们的地位。世家豪强通过联姻等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个庞大的利益结合体,没人敢轻易得罪他们。
也有些世家并不希望大魏灭亡,比方闻喜裴氏和荥阳郑氏。其家族子弟多有在禁军中领兵,屡屡出兵平息各地叛乱。但随着局势日益动荡,就连他们也开始迷惘起来。关于是否还支持大魏,其家族内部对未来的讨论多有分歧。
裴氏府邸,家主裴文书房内。
“兄长,朝廷是否会出兵淮南,灭掉刘康。”裴越问道。
“短期内不会出兵,朝廷里还在商议此事。”裴文道。
裴越不满道:“还商议什么,又有什么好商议的。今天丢了淮南,明日就会丢淮北。依我看,再不出兵,这大魏就要完了。”
“淮南路途遥远,且朝廷粮饷不足,我想朝廷大概率不会出兵。”裴文嫡长子裴明轩道。
“没有淮南,又如何收复江东?”裴越道。
周王赵卓曾打算从淮南和荆襄两地,同时出兵灭掉萧氏,收复江东。很多世家皆知此事。赵卓一直在积极筹谋此事,部分钱粮已运抵前线。如能成功收复江东,将大大增强天下人对大魏朝廷的信心。谁能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淮南竟然丢了。数十个郡县,近百万人口,就这么落入刘康之手。
“朝廷在徐州尚有数万精兵,兄长可以向周王提议,从徐州出兵收复淮南。”裴越又道。
“明轩,你怎么看。”裴文道。
“儿以为,徐州是中原重镇,绝不能轻举妄动。只要徐州还在朝廷手上,刘康就无法北上。也可遏制齐地乱兵。”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该怎么办。”裴越愈加急躁。
裴文心里清楚,不仅仅是裴越,还有其他裴氏嫡系。他们的不满,更多是因为对未来的迷惘。裴氏和其他世家不同,当今太后,毕竟是裴氏嫡系,赵卓身上的血一半来自裴氏。是故,裴氏绝不能轻易背叛赵卓。如今长安,洛阳皆在朝廷手上,还远没到背离大魏的时候。
裴明轩心里明白父亲的心思,也知家族的无奈。然,作为嫡长子,未来的家主,还需提醒下裴文,“父亲,儿有听说,又有人向周王建议迁都关中长安。”
如大魏迁都长安,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包括洛阳在内的整个关东,将全部丢掉,大魏将失去一半以上的国土。好处是,朝廷也可以甩掉一个大包袱,专心经营关中、蜀地,保留元气。待实力恢复,再重返关东,大魏仍有可能一统天下。当初,魏太祖,就是从关中崛起,继而席卷天下。
问题是,闻喜裴氏的根基不在关中。如大魏帝都真的迁移到关中,相当于抛弃了裴氏、郑氏在内的所有关东世家,得利的只有关陇世家。
“你二弟铭山,最近可有说过,虎牢关是否守的住。”裴文问道。
“二弟最近未有来信,他在半月前对儿说过,只要粮草充足,虎牢关无碍。”
“那就好。”
没有多余的废话,裴文肯定会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要是赵卓真的敢迁都关中,就别怪裴氏无情了。
见裴明轩欲言又止,裴文问道:“还有何事?”
“父亲,最近齐王很是活跃,不仅频频与宗室、其他世家联系,还多次邀儿出游。父亲以为,该如何是好。”
齐王赵宇,是先帝三子,和周王是一母同胞。一直觊觎皇位。但赵宇意图过于明显,很多人并不支持赵宇。但随着赵卓对局势日益失控,赵宇开始四处走动。
“我会和太后说此事,你不用搭理他。”裴文冷冷道。他也不喜欢赵宇,在他看来,赵宇傲慢且无知。赵卓如不是顾虑太多,早就对他下手了。
............................................
中书省,中书令王书文正在处理政务。
下属拿来一份文书,关于禁军盔甲的装备数量。王书文随意看了一眼,道:“将其送到周王府,请周王批阅。”
“是!”
又有下属送来各类文书,王书文有的批复,有的没批复;而是让下属,直接将文书送往周王府,让周王处理。
下属对王书文这番举动,早已习惯。
王书文出身太原王氏,但非王氏嫡系,和太原王氏的关系并不亲密。事实上,王书文几乎和大部分人的关系,皆是不冷不淡。说他蠢吧,好像也不对。王书文毕竟担任了七年的中书令,赵卓掌权后,也未派人将其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