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醉别西楼醒不记(2 / 2)
骤雨初歇,天色已暗,泥泞的路上看不见任何人影。晚风抚动河畔的柳条,在波澜不惊的河面上,泛起涟漪。山林间的云雾,尚未消散,好似一张洁白无瑕的面纱,林间的美景在面纱下若隐若现。
凌云带着诗瑶,又一次回到了城隍庙。
城隍庙坐落于河畔,背靠山林,在山林幽静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神圣庄严。院子里的那棵大榕树上绑满了红绸,石料雕刻的栏杆上挂满了铃铛,清风拂过,红绸随风飘扬,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到了晚上,庙中的烛火不断,在昏暗中,给予一缕亮光,指引迷途者。
雨早已停歇,鸢儿等人也应该回到了客栈。祈福的人本就不多,鸢儿他们一走,庙里空荡荡的,只有还未燃尽的香烛,和彻夜不灭的油灯。两人踏着青石板路,迈过门槛,走进了威严庄重的正殿,门旁还放着一把油纸伞。
“凌云哥哥,我们来这儿干嘛?”诗瑶不解道。
凌云两手合十,在城隍爷的塑像前,虔诚一拜,“难得来一趟,当然得拜上一拜!”
“你宁愿向他跪拜,也不愿为娘亲上一炷香,偏心!”诗瑶冷哼一声,不满道。
凌云站直身子,望向一旁的诗瑶,“你娘待我如亲人一般,她的好,我没齿难忘,只是现在的我还没资格为你娘上香。”
诗瑶两手环抱于胸前,不以为是,“借口!你若真的记得娘亲的好,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他不过一尊破泥像,连娘亲一根指头都比不上!”
“你这是在亵渎神明,不怕遭报应?”
“世人信他,我可不信!在这世上,我只信娘亲、爹爹还有凌云哥哥!”
凌云蓦然动容,有些意外,“我可不值得你的信任,我只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汉。”
诗瑶嘟着小嘴,娇羞道:“凌云哥哥,你又来了!那是爹爹说的,又不是瑶儿说的,在瑶儿心里,凌云哥哥始终是那个疼爱瑶儿的凌云哥哥!”
凌云倏然发抖,浑身起鸡皮疙瘩,“别把我说的那么好,我心虚!”
诗瑶本要生气,可一想起凌云刚从池塘里出来瑟瑟发抖的样子,她就觉得好笑。
“凌云哥哥,你刚才在池塘里捞的是什么?”
凌云拿出两块石头,“你爹随手丢在池塘里的宝物!”
诗瑶忍俊不住道:“这不就是块破石头,也称得上宝物?你送我,我都不稀罕!”
凌云就猜到她会这么说,懒得解释那么多,“你觉得是石头,那便是石头吧!”他小心翼翼收起月阴之华和阳炎之精,这两块世人趋之若鹜的宝物,被父女二人当做废物,暴殄天物。
玩笑话说够了,也该聊聊正事了,“凌云哥哥,你带瑶儿来这儿,到底干嘛?”
“你不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吗?鸢儿他们也来过这儿,我带你来这儿,你们就一样了,别说我偏向谁,我哪边都不偏。”
搞了半天,原来为了这,诗瑶立马垮着一张脸,“如今人都走了,你叫我看什么?”
“看星星!”凌云指着屋外的星空。
今夜月光并不亮,但星星却很多。抬头仰望,便可看到满天星辰。挂在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宛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让人看久了,有些眼花缭乱。
“凌云哥哥,我们为何要来这儿看星星?”
凌云不辞辛苦,带诗瑶回到城隍庙,居然只是为了看星星,这让诗瑶无法理解。
“这里地势空旷,没有繁茂树林,不会遮挡视野。”凌云的回答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看星星,那我们为何不找一个高一点的地方?”诗瑶的话很有道理。
“所以说,你是怎么想的?”凌云饶有心致道。
“瑶儿认为,凌云哥哥肯定另有想法,所以才会不辞辛苦,带瑶儿来这儿!”
“你这个小脑瓜,还不笨嘛!”
“瑶儿本来就很聪明!”诗瑶得意道。
“以前也有个人,总爱带着我看星星,时不时还要给我宣扬一些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我还不能反驳她,只能一五一十地听她唠叨,可比现在无聊多了。”
“天底下还有凌云哥哥不敢欺负的人?”诗瑶觉得稀奇。
“别得意的太早,换作你,也不敢抱怨半句!”
“瑶儿为何要抱怨,瑶儿又不需要学那些,瑶儿只需要赖着凌云哥哥就行啦!”
“这是你娘叫你这么做的吧?”
“凌云哥哥怎么知道?”诗瑶惊奇道。
“除了你娘,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人。她就是个甩手掌柜,什么麻烦事都要往我身上推,似乎是欠她的一样,这话也不错,我确实欠她。”
凌云坐在蒲团上,指了指身旁的蒲团,“别傻站着了,坐着歇息会儿吧!”
“这样不好吧?”诗瑶的目光,瞟了瞟高堂上的城隍爷。
“有什么不好的?一进来,我就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什么都不说,我就当他默认了。这就叫反客为主,不对,先礼后兵,似乎也不对。”
“喧宾夺主,先发制人!”诗瑶嗤笑道。
“意思差不多,但不要说的那么难听嘛!”
诗瑶坐在他身旁,望着屋外的星空,似乎回到了儿时,“凌云哥哥,你还记得吗?过去你我还有小穹,坐在树下,望着星空,欢声笑语,那时的我们不觉得什么,如今回想起来,反倒有些念念不舍。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恍如隔世。”
“不要说的那么伤情,至少我们都还在,终有一天,会再相逢!”
“凌云哥哥这话的意思,是已经知道小穹在哪儿了?”
“一直都知道,只是不敢以现在的身份去见她。”
“为何?难道你害怕她嫌弃你?”
“那倒不至于,只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似乎缺了一角,有所愧疚。”凌云神情黯然,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话锋一转,“罢了,不说那些伤心事了,还是回归正题吧!”
凌云不知从何处拿出一份卷宗,“你自己看吧!”
诗瑶接过卷宗,打开一看,脸色逐渐凝重,“怎么会这样?”
“这便是当年的真相,一场误会而已,可就是这个误会,葬送了一段衷情。当年秣房顺着他留下的线索,找齐了洛氏的罪证,并将洛氏的罪行公诸天下,一时间,抱怨四起,不论玄门百家,还是江湖流派,凡是与苍溪之战有关的,都难逃非议,人心惶惶,岌岌可危,各方势力暗波逐流,各怀鬼胎,没多久玄门百家分崩离析,恰巧这时,道宗创建了天师门,吸收了玄门百家的残留势力,逐渐壮大辉煌,铸就了新一代的仙门百家。”
诗瑶翻到最后一页,一脸诧异,“为何最后一页被撕了?”
“别用那怀疑的目光看我,不是我撕的!我拿到这份卷宗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但上面的内容我知道。玄门百家为天师门所吸纳,再创辉煌,那些江湖流派呢?他们当然和玄门百家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谁抹去他们的痕迹?据密报,那些江湖流派都被一个组织或说一个不知背景的势力完全吸纳,组建成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和秣房一样,和听雨阁也差不多,论实力,更胜二者之上!天枢着了他们的道,凝语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一对天真可怜的鸳鸯,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别人设下的圈套。”
“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
凌云抬头望着天空,时值春末,未到寒秋,月色暗淡,群星璀璨。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