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老手艺人(2 / 2)
这座城市处处都透着古老的气息,有着最原滋原味的江南水乡风貌。
“这里是什么地方?”周定国微微皱眉,从车上下来之后,看到锈迹斑斑的绿漆大铁门,心中疑虑。
他很怀疑,在这么破旧的工厂里能找到儿子需要的那种材料吗?
“一家坚持古法纺丝的老厂子。别看这里又老又旧毫不起眼,在几十年前,这里可是远近闻名,不少赠送给外宾的丝绸礼品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走吧,先进去。哎,我也很久没来了,不知道那老厂长今天在不在这儿。”姜正业颇为感慨,想想在这行业里面混了几十年,潮起潮落看了不少,感觉时间真是如同一把杀猪刀。
“吱呀......”
姜正业推开半掩的铁门,走进了院子里。
院子不小,摆着许多木架,甚至还有很古老的手摇纺纱机。
古色古香,意趣盎然。
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突然听到,从厂房里面传出来争吵的声音。
“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家厂子绝对不能改造成印染厂!”
“印染厂虽然污染大了点,但是利润也大啊,你看你这厂子开工不足,都半年发不出薪水了,市里头也是念在这些年你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份上,才给你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只要转包出去,大家都有活干,有工资拿。守着你那点老手艺有什么用?大家还是要先活下去,对不对?”
听着屋子里的声音,姜正业和周定国对望了一眼。
“这厂看来效益不好啊,要改造了。”周定国说。
姜正业说:“没办法,遵循古法的东西,成本降不下来,那就卖不出去。有钱的暴发户不懂得欣赏,没钱的老百姓就算欣赏得来也买不起,东西虽好,卖不出去也是枉然。”
但大多数人都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距离富裕还差得老远,再加上有钱的暴发户也不懂得欣赏这些传统文化,结果搞得曾经的御用贡品现在居然卖不出去,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王继胜这样的老手艺人生不逢时。
看着姜正业在这里感慨唏嘘,周定国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他知道,姜正业说的是真的。
换句话说,奢侈品从来就不是个走量的玩意儿,而一个国家的古董文物和传统文化,其价值几何也和该国家的经济势力息息相关。
别说是梧桐纺丝厂这里出品的素纱了,就连国内现在出土的古董文物,除非运到香江之类华人富豪扎堆的地方拍卖,不然也值不了几个钱。
姜正业和周定国两个人出现在屋子里,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毕竟不请自来。
姜正业看到了老厂长王继胜。
做古丝绸复原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王继胜的大名。
他最为人震惊的战绩,是花费十年时间,复原素纱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