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势利之徒(1 / 2)
苏秦忽而一脸凝重,左右扫视了一遍,见到没有旁人,又道:“大王,此地应无闲杂人等乎?隔墙无耳乎?”
“然。”
闻言,苏秦终于放下心来,说道:“大王,接下来苏秦要说的这件事情,可能会让你大感震惊。”
“请讲。”
“苏秦师从鬼谷子,于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终穷困潦倒而回,就连亲友都不待见我,私底下讥笑我。我于是闭门修学,经一年,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自认为可以凭此游说当时之君王,纵横天下。”
苏秦追忆往昔,道:“当年,我首先将目标定在雒邑,求见周天子。但周天子周围的大臣自认为一向了解我的为人,都瞧不起我,因而周天子并不信任我。故而,苏秦又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苏秦就游说秦惠文王兼并列国,称王而治。但秦惠文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我的建议!”
“不得已,苏秦只好离开秦国,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但这个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当时几乎崩溃,甚至连自刎的念头都萌生了。”
苏秦当年确实混得挺惨的,出身农贾之家的他,拜师鬼谷子,学成以后,同门张仪独自去了魏国,苏秦亦是回到老家雒邑。
当时苏秦是老母在堂,父亲外出经商,大哥已经死了,大嫂守寡在家,还有两个弟弟苏代、苏厉。一别数年,今日重会,举家欢喜。
全家人很快为苏秦操办了婚事,然而,苏秦并没有成家立业的心情,他还是想出游列国。他开口向父母请求,变卖家财,以为资身之费。苏秦的母亲、嫂子及妻子,还有苏代、苏厉都极力劝阻。
苏秦被一家阻挡,不得已求见周显王,说以自强之术。周显王留之馆舍,左右皆素知苏秦出于农贾之家,认为他的纵横之术空疏无用,不肯在周显王前保举。
苏秦在馆舍羁留一年多,都不能讨个进身。
于是他发愤回家,尽破其产,得黄金百镒,制黑貂裘为衣,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人民风土,尽得天下利害之详。
如此数年,苏秦还是未有所遇。
后来他又听闻卫鞅封商君,甚得秦孝公之心,乃西至咸阳。而孝公已薨,商君亦死,乃求见惠文王嬴驷。
但惠文王任凭苏秦说得天花乱坠,都不任用他。苏秦没办法,又去拜见秦相公孙衍,后者忌其才能,不为引进。
苏秦留秦复岁余,黄金百镒,俱已用尽,黑貂之裘亦敝坏,计无所出。乃将其车马仆从卖掉,以为路资,担囊徒步而归。
更惨的还是,苏秦回到雒邑老家,见到他这狼狈的模样,父母都辱骂他!
妻子在织布,见苏秦,不肯下机相见。
苏秦饿急了,向嫂子求一饭,嫂子却推辞以无柴,不肯为炊。真是富贵逢人成骨肉,贫穷骨肉亦途人。试看季子貂袭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当时的苏秦不觉堕泪,叹道:一身贫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皆我之罪也!
后来苏秦发愤图强,悬锥刺股,苦读一年,这才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之事物,如在掌中。
听到苏秦当年混得这么惨,燕王职并不感同身受,然脸上还是浮现同情之色:“好事多磨。孟老夫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苏子游历周、秦、赵,皆不得重用,但是我燕国之文公,不是很赏识苏子你吗?”
苏秦慨然道:“不错。若非文公赏识苏秦,苏秦至今仍旧穷困潦倒,不能自已!苏秦昔日来到蓟城,过了一年才见到文公,幸得文公赠予苏秦车马金帛,让苏秦得以名正言顺地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有感于文公之赏识,甚是感激,虽为赵国之武安君,腰佩六国相印,都侍奉于文公,易王二朝。苏秦虽为周人,但实为燕心,大王欲让燕国复兴乎?崛起乎?”
听到这话,燕王职不禁眼前一亮,忙垂手道:“请苏子赐教。”
“燕、齐相邻,齐强而燕弱,七年前子之之乱,齐军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时燕人痛恨子之篡位,对齐军之进攻不加抵挡,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
“齐人破了蓟城,逼得大王的父亲燕易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获后押解到齐国处以醢刑。齐人毁燕宗庙,迁燕重器,还让中山人趁虚而入,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燕几乎亡国!”
“难道燕王就不想报仇雪恨吗?”
苏秦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锥子,深深地戳到燕王职的心窝子上——锥心之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