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北宋荣光的余晖(1 / 1)
在范遥全歼三百铁林军后的两天,西夏军就拔营而去,趁宋军还未反应过来就攻陷了金明,杀死近三千名宋军。正当西夏集中兵力攻击延安府时,熙河路经略司便趁机构筑女遮谷的防御工事,保护贯通通远军到兰州的路线。绍圣四年(1097年)初,章楶一面派军筑城,一面命各路佯攻,分散西夏军注意力。西夏与获得支援的泾原路宋军在近天都山的石门口交战,此战中范遥率领的陷阵营关键时刻冲杀出来协助守军击败西夏军。范遥一人就斩杀西夏军士两百余人,大将十三人,所向披靡,西夏军中看到黑色盔甲的陷阵营就吓得狼狈逃窜。陷阵营威名传遍西夏军!
宋军在建筑石门城和好水河的二十二天工程中,能进一步控制附近有利地带。竣工后,这两座城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在西夏败退的过程中,范遥带着陷阵营步步追杀,也让西夏人体验到了被狼追赶的滋味。其中一次战役中陷阵营遇到了西夏最精锐的步兵“步跋子”,一阵冲杀之下,杀死百余人,但是这些人奔跑如风不输战马,并且犹豫猿猴一般,翻山越涧如履平地。最后被他们散开逃走,骑兵不好追赶,怕中了埋伏。
后面可能是西夏军害怕铁林军再被全歼,后面每次出现都是集团作战的时候冲锋才会派出这些铁骑,使得陷阵营也没有机会再进行一次围歼。但是正是西夏忌惮陷阵营,所以被分开行动的宋军袭扰的不堪其苦。
由于西夏军的败退,陕西五路收复自元丰八年(1085年)后失去的堡寨,并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建立数道防线,以逐步推进的方式,蚕食西夏土地,甚至威胁到西夏的农耕地。与此同时,苏轼由于触怒皇帝,被贬海南。而在遥远的东北女真族完颜部建立“阿勒锦”村,这个小部落也开始逐渐野蛮壮大起来,恐怕谁也想不到他会使得北宋遭受有名的靖康之耻。
次年宋哲宗改国号元符,梁太后统领声称超过百万(实际上只稍多于三十万)西夏的军,向“视诸垒最大,郭成最知兵”的平夏城展开猛烈的攻势。六路统军嵬名阿埋负责包围平夏城,西寿监军司妹勒都逋则奉命拦截宋方援军。在他们的指挥下,西夏军队同时包围六座新近建成的宋军堡寨。不过,西夏围攻平夏城长达十三天,始终不能攻克,只得连夜撤退。范遥带领陷阵营奉命伏兵埋伏重创西夏军,杀敌数千人,辎重不计其数。范遥又受命带军渗入天都山,擒获包括嵬名阿埋、司妹勒都逋在内的三千余人,缴获牛羊十万头。同时,宋军蕃将李忠杰也组织骑兵渗入剡子山,袭击卓罗监军司的大本营,统军仁多保忠仅以身免,所带部队全军覆没。范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西夏战争中异军突起,威名也逐渐响彻西北。
元符二年,西夏发生政变,在辽国的暗中帮助下小梁太后被设计毒杀,西夏马上以告哀并谢罪,请求休战和平。然而宋朝不接受这个谢罪,想要继续扩大战果,但是这已经触动了辽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利益。最终这场战争由于西夏请求辽国调停,宋哲宗赵煦唯恐与辽国开战,允许西夏的求和,宋朝则在前线加紧修筑了横山和天都山的防御工事,沿横山绵延超过三百里,将党项人驱赶到沙漠地带。至元符二年(1099年)秋,泾原和熙河两路完成会州及其余三座堡寨的工事,重新确认从兰州经黄河到会州,再沿天都山北峦穿过没烟峡,最后抵达平夏城的领土。同年底,双方和平,宋夏新疆界确立。这是宋朝历史上的辉煌一刻,但是怎么看都是余晖。
元符三年初,范遥已满十四岁了,按照虚岁的说法已经十五了。他经过四年的军旅生涯,皮肤被晒黑了很多,身高也长到了一米八有余,他的武艺在经过周侗的细心教导下突飞猛进,可能是功法的原因,现在身高生长的没有那么快了,但是身材却越来越健硕,由于继承了周侗的神弓术,肩膀也慢慢的变得宽大起来。现在范遥的力气比十岁时大了一倍有余,枪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和周侗对打之下百合内已经难出胜负了,鲁达和卢俊义两人虽然也一直在努力练习武功,但是和范遥的进步让他们更加绝望,两人发疯似得练习,周侗对两人将,欲速则不达,你们应该多思考一下,并且在实战中才能更加激发潜力,范遥就是经常在军阵中生死相搏,所以很多招式都是直接有效,而不像是江湖比试。经过一夜思考,鲁达表示自己已经十五岁了,想去参加西北禁军,像范遥一样在种相公手下建功立业。其实前两年他都要去,但是周侗知道他性格急躁,做事莽撞,就没有让他去,现如今鲁达也已经十五岁了,武艺从小跟着自己联系,该教授的自己也教授的差不多了,于是思量了一下就同意了他的请求。这让卢俊义忧伤起来,以后师傅面前就只有自己了。
鲁达参军后其实以他的功夫完全可以进陷阵营当个队长,但是他不想被人说借了范遥的光,就没有参加陷阵营,种建中也让他从一个兵卒做起。这个接近两米的罗汉就开始了自己军旅生涯。
范遥由于功绩卓着,皇帝看到重建中的报告后,大喜过望,要将其破格升为正五品的宁远将军,但是蔡京却建议到:“年轻人骤得大功,不可急于提拔,应该让他多沉淀一下,才能更加用心为朝廷效力。防止年轻人野心过大啊!”宋哲宗于元符三年封范遥为昭武校尉正六品上,北宋重文轻武,这个六品的官职已经是非常惊人了,并且俸禄之丰厚令人羡慕。
范遥却对此都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元符三年就是元符的最后一年,也是宋哲宗的最后一年,大宋的至暗时刻就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