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升任(1 / 2)
轿子缓缓走向午门,张晋在靠近窗帘的位置一面走着,一面与张廷说:“......魏学士今日去青云殿教陛下习字,陛下写了没一会,闹起脾气把笔和砚台全砸了,魏学士吓的不轻,想请陛下罢免了他,幸好太后娘娘及时赶到,才给劝下了。”
张廷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说:“这孩子也是可怜,自小在冷宫长大,生母又死于非命,好不容易对太皇太后有了些依赖,一眨眼,人又没了。魏学士学识虽好,却没什么耐心,不大适合教这种目不识丁的小孩子。”
张晋说:“那大人的意思是要给陛下换一个先生吗?”
张廷说:“再看看吧,陛下心智本就不大健全,又刚刚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他现在的问题,不是换一个先生就能解决的。”
张晋说:“大人说的是。”
“你刚才说,公主今日进宫了,她可有去看望陛下?”
张晋说:“听王公公说,公主原本是去了的,只是刚走到书房外,听见陛下砸东西的声音,便转身走了。”
张廷一愣,无奈地:“我差点忘了,她也还是个等着人哄的孩子呢,还是不指望她能去哄别的孩子了。”
张晋说:“其实属下有些担心长公主殿下。”
张廷问:“她有什么好担心的?”
张晋说:“这些天,京都里到处都在流传有关殿下的流言蜚语,说殿下因怨恨靖远侯烧毁诏书,不仅残害手足,还逼迫皇室宗亲扶持自己登基,失败后,又于先帝驾崩当夜逃出皇城,实乃不忠不孝,贪慕权势的落魄小人。”
张晋说到后面,声音越来越低,这些流言,他听了都觉得难受,更何况是殿下自己呢?
张廷听后,久久不语,清婉摊上这些流言蜚语,里头也有他的一份责任。
“流言向来都是无法制止的,别人要说,没人拦的住。算了,我过些天,去看看她吧。”
清婉离开青云殿后,就在宫里一通瞎走,耳畔一直回响着瓷器砸碎的声音。她身为皇帝的长姐,原本早就该进宫来拜见的,只是她一想起陈氏死前的惨状,便觉无颜面对这个弟弟。要是他能再懂事一些就好了,这样她看见他的时候会没有那么愧疚。
天气逐渐转暖,宫墙下的白玉兰树都开花了,只是开的一点儿也不漂亮,一看就知没有人精心养护过它。
还是明宣堂外的白玉兰花开的最好。
她记得,她第一次去明宣堂的时候,那一簇簇白色的花朵,惊艳了她的眼眸。张廷从书房里信步向院子走去,她高高举起手,让他给她摘一朵花,他挑了朵小巧的,弯下腰放到她手心里,眉眼浅笑。她低头看了一眼手心的玉兰花,不知怎么的,就踮起脚尖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说了声谢谢,便转身向嬷嬷跑去。
后来回到宫里,母亲听嬷嬷说了在老师府里发生的事,皱着眉头训了她好一阵。她一本正经的和母亲说:“因为老师对女儿好,女儿才亲他,就像母妃对女儿好一样,女儿也会经常亲亲母妃。”
母亲听得头大,说:“母妃和老师不一样。”
她装作听不懂,问:“有什么不一样,你们都是女儿喜欢的人。”
母亲板起脸,说:“总之,你以后不许再那样做了,尤其是有外人在的时候,知道吗?”
她撇撇嘴,低下头,不说话了。其实就算母亲不说,她也不敢再那样做了。她也怕,若是他瞧出来了自己的心思,再不理她了怎么办?所幸他一直没有看出来。
不过,他虽然没看出来,母亲却慢慢发现了。后来,她九岁的时候,苍梧国的使节前来觐见,还带来了苍梧国宰相不到十岁的小儿子。小孩子长的白白嫩嫩的,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嫩得出水,母亲看了,喜欢的不得了,便劝说父皇给她定娃娃亲。
她也不反对,只是隔天便连哄带骗的把那小毛孩带去了池塘边,让他帮自己找在池塘边丢失的小鸡。待他脱了鞋,光脚踩入泥塘边时,她事先让人放的玉米蛇,猛地从他脚下钻了出来,吓得他一打滑,便摔进了池塘里。
那小毛孩被人救上来的时候,浑身都沾满了污泥,眼睛上,嘴巴里,全都是。
她就站在岸上,哈哈大笑。
那等金枝玉叶的小公子,哪受过这种惊吓,第二天,便拉着仆人和护卫,收拾了东西,回家找爹爹了。
清婉记得,那件事后,她被罚的可惨了,五天不许踏出书房一步,整整一百张帖子,写的她手都快断了。还好,第六天解禁的时候,张廷就拿着糖糕来看她了。
她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长公主殿下。”
清婉正出着神,背后忽然响起一个低沉的男声。她转过身,看服饰应当是个侍卫,愣愣地:“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