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怒涛与风雪(2 / 2)
M唐人:当时的日本上层人士依然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人家来,而我们不去夷国看看,就是不平等;既然他们的目的是和平通商,那我们就不应错过这个机会,也要派出我们自己的使节……要是能让我们的人看到人家的文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大大转变的。
“您所言甚是!”
“看吧,等咸临丸顺利返航,日本的天就亮了。”
井伊直弼信心满满地走去吃早餐。
实际上,当美国公使哈理斯表示,美国将举双手欢迎日本使节的时候,井伊直弼心中暗叫痛快。
这才叫颜面呀!
邻居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败北了。败北的结果是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这里一处那里一点被割去了大片土地。
为避免重蹈覆辙,直弼在敕许下达前强行签订了条约。
因此,他被骂成是将神州出卖给夷狄的胆小鬼,无视天朝尊严的国体蔑视者。
对此,他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应该走的是,借条约成型的东风派出日本的使者,以便形成对等的外交这样一条路。
这条路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必须走的。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得到未来日本国民的尊重。
于是,他对哈理斯坦言,日本决心开国,并派出第一批使节。哈理斯闻此甚喜,表示将派出蒸汽船波瓦坦号供日本使节乘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可以让自己的使节清楚地知道外国文明到底是什么……这与过去长州的吉田寅次郎不惜触犯国禁也要逃往国外的想法如出一辙。
于是,直弼马上着手确定所派使节的人选。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外交经验丰富、功绩卓着的岩濑忠震、永井尚志和水野忠德。然而岩濑与永井因倾向于拥立一桥庆喜而遭罢免,水野忠德也因挑起与俄国之间的纠纷而被迫退居幕后。
于是退而求其次,任命新见丰前守正兴为访美使节,村垣淡路守范正为副使,小栗丰后守忠顺为监察。
均拥有十万石大名排场的3个人乘上了美国军舰波瓦坦号。作为波瓦坦号的护卫,日本军舰咸临丸也开始横渡太平洋。在这艘军舰上,海军奉行木村摄津守嘉毅与舰长胜安房守义邦(海舟)第一次挑战了太平洋的万顷怒涛……
对于此次人员的选择,直弼可谓用心良苦。因为这是第一次派出的代表日本的使节。要是他们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完成了使命,日本将会被视为与诸强平等的独立国;而要是他们卑躬屈膝迎合对方,日本只能被视为列强的属国。
因此,甚至有这样的传闻:由于上流社会的贵『妇』们推崇正使新见丰前守,认为他是日本当之无愧的头号美男子,所以他才能被选上。
咸临丸的舰长胜海舟是怎样的人物,这里不再赘言,而此次被破格选为使节监察的上野介小栗忠顺后来在横须贺创建了日本最早的造船厂,为开国后的日本一吐万丈之气。联想到这些,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直弼的人选没有挑错。
波瓦坦号以及咸临丸搭载着日本最初的使节,于这年正月19日从品川港起航,目前正朝着目的地旧金山,在太平洋上破浪远航。
“您无论如何也要登城吗?”
听到宇津木六之丞再次忧心忡忡地询问,直弼说道:
“六之丞,我想到了此时正在风雨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的咸临丸。你难道不觉得,日本已经迎着怒涛,开始前进了吗?”
“是,是的……”
“迎上去?还是退下来?只要下定决心,鬼神也会为我们让路。这种时候,我井伊直弼是不会被小疾所困的。我吃完了,马上做好登城的准备!”
说完,他像往常一样走进佛堂祭拜祖灵,又面向京城方向向主上请安。做完这些后,他开始换装。
风雪依然没有减弱之势。
不知何时,积雪覆盖了大地,遮住了零星开放的梅花,压弯了含苞欲放的樱花树的枝头。大江户一片银装素裹。
人称积雪七寸,真可谓是漫天大雪。
“少有的女儿节呀!”
“是呀。都说这种季节反常的年份会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
藩士们一边轻声地交头接耳,一边准备着队列。
队列周围的护卫武士共26人,加上步卒、提草鞋的仆人、轿夫、牵马夫,总计不超过70人。
所有人均身着雨斗篷。为防雪水把刀打湿,佩戴的刀也都用刀把套包好。
刀把套用尼绒或油纸做成,将刀柄完全蒙上,把刀与护手前端的刀鞘连为一体。后来,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行动阻碍,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疏忽。
大批水户的浪人已经潜入江户……尽管对此已有耳闻,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人的目标是今天。
队列的最前端是衣物箱,左右共8名武士护卫,称为先导。接下来是大枪。大枪的左右各1人,其后又有一排4人。在此6人的护卫下,轿子在其后方行进。井伊直弼自然乘坐在这顶轿中。轿子的正后方,又配置有6人、4人的双重步行武士护卫。再往后,有左右各1名步行武士负责牵引马匹,马匹之后又有下级武士和步行武士组成后队。
队列的人数从季节来看略显单薄。不过,没有人会想到在如此的风雪交加之中会有人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五刻半(上午9点)直弼坐进轿子,队列走出井伊的家门。
坐在轿中的直弼,心中还追想着在怒涛中破浪前进的咸临丸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