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悲惨的将军(1 / 2)
幕末维新史上精神层面的最大危机,出现在庆应元年(1865年)
这年闰5月,萨长联合的政治基础形成。因此可以说,这是布下了讨幕战略的第一颗棋子。幕府的崩溃,在物理层面已无法避免。
然而,自诩天地无穷的日本民族的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此时却是混『乱』异常。
毫无疑问,当时全日本的志士倾尽生命去拼搏的是“勤皇”他们挺身而出,坚信为了勤皇就必须倒幕。
然而,耸立于勤皇中心的主上,其大御心中绝无“倒幕”二字……
不仅如此,事实上,对于和宫的夫君、年轻的将军家茂,主上寄托了无限的钟爱与期待。
要是志士们知道了这一事实,或许历史又将发生改变。无论在何种场合,都绝不允许违背天皇的意志而行动。这是日本民族的传统。
哪怕身为子民的志士,与作为子民之父的主上在意见上存在差异。
在没有确认子民之父的主上意志的情况下,身为其子的子民便开始将忠心倾注于倒幕了。
空前的悲剧如巨浪滔天,如果不付出惨重的牺牲便无法平息。
然而,在这一巨大的牺牲面前悲惨地倒下的第一人,竟是将军家茂本人!
如前所述,家茂于萨长达成密约的闰5月21日的第二天,即5月22日抵达京都入宫,奏请再征长州。当夜,家茂入住施『药』院M。
第二天(23日)移住二条城,25日又暂入大阪城商议军情。
此时的最大军情莫过于“再征长州”实际上,与其说“再征”不如说是在大军不动的情况下劝说长州听从幕府之命,以保全颜面。
但长州对此根本不予理睬。萨长联合,必倒幕府,出于如此的自信而达成了密约,因此他们已改变目标,要将家茂『逼』入绝境。
在这个意义上,和宫的夫君家茂成为了双重悲剧枷锁缠身的时代悲剧的主人公。
和宫下嫁之时,他被迫严格与主上约定“攘夷”征伐长州,也是因实施攘夷而起。
同为庆应元年的闰5月,英国公使帕库斯来到日本,与美国、法国、荷兰三国公使商议后,决定联合向幕府施加强压。
四国外交使团强烈要求开放江户与大阪的市场,进而要求开放新澙与兵库的港口。
“若与幕府交涉无果,我们就直接去京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