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小楼连环(五)(1 / 2)
那个时候,因为大宋朝之前被金国侵占国土,还留下了靖康之耻的关系。在“端平入洛”成功光复中原之后,整个大宋国国家之内,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爱国氛围。
虽然市井之中,你平时看不出国民的爱国热情,但是因为光复中原的成功,那个时候普通大宋国民心中其实基本有一种出了口恶气的感觉。虽然,平时不会理论,但是一但真要讲起国家大事的新闻故事,大多会越聊越热烈,越聊越激动。
而且,这种情况几乎是越离开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这种氛围就越强。
所以,虽然“李杜”无论如何,后世名气和评价都是高于范仲淹,但是郭香用大宋朝来标榜范仲淹,所以间接的算是利于不败之地。
天贵心里气的不行,因为郭香这手其实算是转移对比重点,可是呢,她说出来的,你又不能去反对。更主要的是,郭香用范仲淹来对比也不是真不能比,这里就先要说为什么杜甫会在天贵心中会觉得是无人可来比的情况。
因为,那时的宋朝文坛上下,下到读过书的人,基本把杜甫奉做“第一人”。当然,作为诗人来说,可能还是比不过“李白”的地位,但是,结合上面说过的,大宋朝时期因为金国入侵的国情,还有后续综合来说,杜甫就是第一人。
可以说,当时的杜甫就是大宋文坛的伦理模范,读书人无不是将杜甫看做偶像。那么,为什么大宋文坛会如此推崇杜甫呢?
作为唐朝生人,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只有几首诗,稍微有点传播。所以当时这些诗,无法把他塑造成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而杜甫过世之后,才渐渐被人熟知。这里要提到另一位文学大家白居易,是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的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当时反对李杜的声音,扞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顺带提一嘴,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再后来,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乃至后世。当时,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而到了大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而大宋朝当时的国学是理学,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杜甫为什么会在大宋朝地位如此之高,可以说经历过国破家亡的大宋朝,以理学为尊的大宋朝,天时地利的将悲天悯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的杜甫推上了“神坛”。
杜甫草堂又在成都,所以在当时大宋川蜀之地,杜甫自然是四川人民心中最尊敬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