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墨画 桐昌县(1 / 2)
(PS:前一章大改,新增2000多字。)
方誓心中惊疑不定,自己明明处在漆黑的地下,太阳光从何而来?
难道有人在外面,施展强效光亮术之类的法术?
可不对劲,自己的玄奥直觉明明没有感觉到任何法术灵光。
方誓心思一动,一缕波动从他的眉心间溢出。
这是他的神识,之前的白雾小剑,不过是神识的粒子态。
在粒子态下,神识能够对生物的灵魂进行攻击。
灵魂脆弱的生物会直接死亡,成为植物人。
哪怕灵魂强大,也会受到灵魂伤害,行为受阻。
当然,矛和盾是相对的。
炼气士的神识在遭遇到更强大的灵魂时,就会造成反噬。
自己受到灵魂伤害。
因此,通常情况下,炼气士很少采用灵魂攻击的方式。
更多的是运用神识的另一种形态,波动态。
这种形态下的神识,可以代替感官,接受四周的信息。
包括触感,味感,嗅感,视感,听感,灵感。
意味着方誓放出波动态的神识,接触到泥土。
不单可以看见,也可以听见,更可以触摸、闻到,以及品尝。
同时也可以感受其内的灵气变化。
这对于凡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正常的事物还好。
一些污秽恶心之物,凡人岂能忍受。
但超凡者能,或者说是想在超凡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者,必须能。
没有无畏的心灵,没有坚定的意志。
单单是超凡的蜕变,就足以让凡人崩溃。
到了后期,更是神识一扫,大千事物,如同掌上观纹,万事万物皆在心中。
故而道家讲无为,佛家讲平等。
都是对待超凡蜕变上的心性变化。
如今的方誓神识值为五点,他的神识探测范围就是五米。
而探测精度等于感知强度。
当然这不代表神识无法感知五米外的事物。
只不过超出的五米范围后,精度会呈现剧烈的削减。
如同近视眼一般。
方誓现在就利用神识的这种特性,观察着洞口的外界。
这一观察,方誓呆住了。
外界的环境,不知何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洞坑还是那处洞坑,城市还是那座城市。
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市不再处于地下,而是处于地上。
太阳高悬,灼热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地表的空气甚至发生了扭曲。
这怎么可能!
先不说自己进来的时候明明是晚上。
就说这一座地下之城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地表?
超大范围的传送法术?
但是,现在蓝星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存在?
而且,重生前并没有这些异变。
难道又是自己重生后带来的改编。
方誓观察完情况,也不再犹豫,三两下地就爬出了通道。
不管到底如何,总要出去弄清楚情况。
当方誓真正的出去时,又是一呆。
前面说过,神识虽然方便,但也是有局限性的。
超出神识范围的事物,精度就会呈断崖式下跌。
方誓出来后,真正用肉眼看到天空中的太阳。
竟然发现这个太阳如同水墨之画,点缀在天空之中。
跟真实的太阳是两种画风。
画?
难道是某种环境类的法术。
突然,方誓眼睛一凝,猛然转过头去。
后方的神像也变成了水墨样的画风。
欢闹的眼神更为灵动,也更加滑稽。
似乎还有着神光闪动,在嘲笑着方誓的愚蠢。
轰隆!
方誓一剑直接斩向神像。
这不仅仅是为了出气,也是为了试探着这个世界。
这些神像没什么了不起的,重生前被人全部拆光,也没见有什么异样。
气浪再起,可却是如同画一样,缕缕线条构成了白烟。
砰!
神像直接被方誓劈成了两半,又在超音速的气浪下炸成了碎片。
其内部的结构也宛如水墨之画一样,简单明了,层次分明。
方誓有点不信邪,又继续分割石像。
不论分割得多细,就是没有改变画风。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环境也开始转变成一样的画风。
就连方誓的身上,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地龙剑、衣服,手臂,甚至于整个人都转变成了画中人物。
“可恶!这是物理造化,还是认识扭曲?”
“还没弄明白地下宫殿的变化,又发生了这种诡异的事情。”
周围的景象,事物,换做一幅国画,确实精致而美丽。
气韵生动,简简单单的笔画,勾勒出详实唯美的意境。
可是换做现实,却是如此的惊悚。
“不行,我得去城里看看,我就不信了,那只传奇的金尸也会发生变化。”
方誓对于单纯的形象变化并不在乎,他怕的是这样的变化引发的后果。
改变的目的很单纯?
这可不见得,而且改变的发生和地下城市的转移是同时出现的。
这不由得让人怀疑,两者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
没走多远,方誓就看了人。
一个在护城河边上垂钓的人,他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旁边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篮筐。
他的画风也是和周遭环境一样,如同有颜色的水墨之画。
方誓走到垂钓之人旁边,探眼一看。
河中的棺材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倒有着鱼儿在其中游荡嬉戏。
“老人家,这个地方是哪里?”
垂钓之人是一位老叟,他脸上的皱纹密布,在线条的勾勒下垂直分明。
听了方誓的话,老叟不答,反倒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方誓。
过了一会,才幽幽道:“年轻人,你不是本地人吧。”
说实话,方誓并没有听懂,老叟的语言很怪。
但是可以很明显的分辨出,这是一种汉系语言。
只是口音腔调有很大的不同,如同各个地区的方言一般。
见方誓不答,老人又说道:“年轻人,这里桐昌县。”
“没有什么事,就赶紧离开吧,最近要举行大祭,不欢迎外地人。”
方誓面色不变,哪怕他听不懂,可凭着感知也能感觉到老叟的情绪变化,是一种疏离和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