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这是国之重器(2 / 2)
云浩先是把稀硫酸增加浓度,制备出了浓硫酸。
在大唐很早就有了硫酸的制备方法,当然,方法比较粗陋,就是用胆矾加热提炼出硫酸,也叫绿矾油,可因为浓度不高,必须得增加硫酸浓度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反应,进而得到硝酸。
在众人的注视下,云浩又完成了硝酸的制备。
为了自己的安全,不管是浓硫酸还是硝酸,他做的量都非常小,只是起一个演示的作用。
将硝酸和计算好重量比例的其他材料继续反应,再用干馏的方法,终于得到了灰白的成品。
整个制取过程中,所有人都看的极其认真,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你们三个可看明白了。”云浩问道。
玄清他们点头,制备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他们只是看了一遍,已经记得七七八八。
周元和尉迟京相互对视了一眼,脸色变得有些复杂。
“两位师兄不必担心会泄密,这些制备的流程没有保密的必要,真正重要的是配比比例,这才是核心。”
两个师兄过于紧张了,就这种纯靠计算得到的化学匹配结果,除了他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
如果有人模仿,那后果还真不好说,也许是炸死自己,也许得到一些没有用处的废品。
看着三个和尚按照自己刚才流程又制备出一些成品后,云浩就打算离开这里。
云浩答应他们,只要他们安心在这里完成他交代的任务,两年年以后不仅放他们自由还会给他们一笔不菲的的报酬。
三人答应的倒是痛快,但云浩有点儿不放心,留下了十个护卫贴身盯着他们。
带着这些制备出来的成品回府后,云浩找到了云禄,让他打造了一些小铜盂。
把这些原料做了胶结处理后,分成不同份量装入小铜盂中做成底火,开始试验。
啪,啪
脆响声断断续续在云府中持续到了月上柳梢头才停止。
云浩记录了每一个底火需要的打击力度和发火情况。
原本他还想改进一下配方,降低灵敏度,没想到这些成品都比他计算的结果要稳定。
可能是因为整个的制备流程没有那么精确,这些底火比本身就含有比较多的杂质,所以没必要再去添加钝化剂。
接下来的几天,多次实验后,他终于找到了发火率和灵敏度都比较均衡的配方比例。
加工车间按照要求,加班加点的生产出来两支样枪。
铸造工坊也送来了2000多颗米尼弹头。
加上加工车间生产出来的小铜盂,这种划时代的武器离成功,只差合用的火药了。
这些天的试验,李承乾、严烟和邱项藉也全程参加了。
他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搞这么多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东西,但又不敢多问。
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们就忽悠小胖子李泰去老师那里打探消息。
老师的回答简单且有力:
这是国之重器!
四个人完全看不出一根钢管、一个蜂巢外加一个小铅块和“国之重器”这四个字有什么关系。
还是老师能吹牛,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