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 星象(2 / 2)
“是,王爷。”朝暮紧忙上前跪倒施礼。
李胜基面无波动,只是盯着他问:”说来听听。“
“张说,宋靖。“朝暮不多言,只说了两个人名。
李胜基闻言,方才吐出一个:“哦?”字,望向他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许。
第二日早朝之后,时任中书侍郎、同平掌事的张说面见陛下时,颇不以为然地说了一番话:“术士所言耸人听闻,必是有小人想要离间陛下与皇子之间的关系。所谓星象说本就见仁见智,十个人解读有十种说法,一百个人解读许会出现一百种说法。那星象便是钦天监还未给出清晰的解读,术士却巴巴跑来与陛下分说,臣奏请陛下严查,并让太子亲自监国,以正国本,如此才会平息流言。”
皇帝尚在犹豫,一旁的宋靖忙不迭凑上前去,“张说所言极是,陛下,这才是安定社稷的上上之策。”
皇帝看向这个历来油头滑脑的宰辅大臣,素日里面对赤阳王与金阳公主的争斗都是做缩头乌龟,今日怎么这么积极表态?难不成真的是金阳背后搞鬼?老皇帝此时才算恍然大悟,若不是金阳闹得太过,逼得这般宰辅都看不下眼去,也不至于连乌龟都要出头了。
宋靖低着头,并不知道皇帝把他比作乌龟,当然即便是知道,也会笑嘻嘻地说皇上说的对!这个老狐狸,自从上次刑部庭审,自知已被公主记了仇,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还做壁上观。
若说形势不明,自然保持中立,实在保持不下去,该站队还是要站队滴。这个老油条历经三朝,这点子事自然不会犯傻。一旁跪着的张说曾任李胜基的东宫侍臣,他一人之词不足以动摇陛下的决定。只有一贯保持中立的自己表态,才可以让皇帝真正做下决定,且李胜基一定会承情,日后便是新帝登基,才会高看自己一眼的。
旨意当天便颁布下去,胤宗李日全盘采纳了宋靖与张说的建议,命梁王李守约为并州刺史,金阳公主迁往蒲州安置,两人即刻动身。
李日第一次雷霆震怒,他本是脾气温和,对任何事与人都想要平衡处置。金阳与老三之间明争暗斗,大家都清楚,李日也不傻,只是不想理会罢了,此前还一直勉强维持两人之间的平衡。可现如今金阳闹出这样的事来,也不怪这个老哥哥大动肝火。
对于金阳,是李日现在仅存的妹妹,除此之外的血缘大多在前几次政变中都夭折了。这也是李日不愿意看到金阳与老三争斗的原因之一,虽然他也知道两人不可能最后会和睦相处,必然会二虎相争,必有一死的局面出现。只是他现在不想看到,尽力维持平衡到最后关头。
可金阳毕竟不如李胜基了解这个父亲,再软弱的皇帝也是一头老虎,只看他是想醒着还是沉睡。这李姓朝堂,怎容他人染指,即便是同姓的公主,历朝历代都是传男不传女,即便女子再优秀也是不可能,况且现在三郎也是极出色的一个皇子,除了身份背景稍弱一些,其他地方挑不出一点错误来,身为父亲怎可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落败?
所以,按照宋靖与张说的建议,将公主迁出长安是最好的办法,金阳直接离开权利中心,想必会安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