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求援(1 / 2)
前进的思路有了,下一个问题,就是实验设备及条件。
学校的设备资源是有限的,即使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各专业的实验设备也不是随便用的。用设备需要找实验室老师,甚至系主任批准,申请。如果有实验损耗,那就更麻烦了,还需要申请经费。
作为新生,甚至高年级本科生,冒冒然去申请,批准的可能性不大。
还有一个问题是,指导教师!
他是没有什么权利挑选指导教师的。如果被安排一个能力差的助教,甚至干脆就是一个研究生来指导自己,那就坏菜了。
能力是一回事,作为主角,他不指望别人来帮助自己。做实验,写论文,这些咬咬牙,他都可以克服。
但是如果是个助教或者干脆就是学生,不但无法帮助申请到资金,仪器,更为可虑的是,在实验里,与他思路相左。两个人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别别扭扭,搞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年轻人血气方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肯定瞧不起新生的。要放在成永兴自己身上,让他现在看得起高一的学生也是不可能。
光纤通讯这一轮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刷知名度。被年轻人指导,知名度完全可能就刷不出来。
他倒不是在乎几个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的成绩。分润个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没有什么。
路遥知马力,他有接近30年的信息优势,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功劳总要被大家看到才是功劳吧。
作为一名被指导的学生,而且是新生,他天然就在话语权上吃了很大的亏。如果再出现功劳上的分歧,他是争也不对,不争也不对。
碰到不合适的指导人,有极大的可能,是截胡了他的功劳,还给他惹一肚子气受。
所以第一步的选人就很重要。
作为新生,他根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光纤相关的实验设备,现在看,都是高大上的。能借到设备,而且有能力帮助他保住成果,承认成果,一个强力的后台还是必要的。
成永兴倒是对专业里的老师们十分的熟悉。但是他没有什么立场提出要求。他认识这些老师,但老师们不认识他!
———————
好在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生。该怎么办,他还是有目标的。
遇事不决,找家长!
曲线救国!
通过他们的关系网,解决问题。
工大和父亲在职的化工厂关系相当紧密。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个工大学生分配到工厂里,人托人总是能找到办法的。
但他无法立刻回家与家人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