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又见梧桐发旧枝(2 / 2)
一辈子争来争去的为了什么呢?
张爷曾问过自己,如今似乎找到了答案,为了阿生。他自私自利,对所有人几乎不信任,但在心中占据了很大一块内心的义子,自己已没了进取之心,就为他活余下的另一半岁月吧!
“阿生,你记住我永远是你义父,有心事就和我,其余人……算了,你已可独当一面,大胆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扛不住我替你扛。你先出去吧,让墨君进来”。张爷想提醒他心提防别人,又想到自己孤独一人,孤苦终老,到了嘴边的话终是没有的出口。他以前不太信命,认为人定胜,只是见了之辽阔,才知自己井底之蛙,不知对的敬畏。万事万物,皆有定律,强求不得。
一个月,改变了张爷一生,以前霸绝下,脚踏东方明珠塔顶气定神闲,如今如履平地却战战兢兢。活脱脱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
……
秦唐最近爱上了跑元桥村下的马车自然村,一个叫黄家山的村头,日暮西山过,人约黄昏后,独自而坐,晚霞、云山,还有那野生的一方红梅,让他不禁想到那个如梅的女子,水一方。
又见梧桐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望着那云山的梅花盛开,不觉得想到曾经,那个单纯的年纪,难有忧愁。可如今,两地分离,难觅踪迹,即便有现代化设施,依然咫尺涯。
衢州男人已经习惯了他在黄家山的山头,那一片最高的山头,可以一览四周的景,夕阳西下,一缕残阳如血而下,着于他身,脑海中忽然浮现一个场景:一个满脸胡渣儿的老男人,声情并茂、哀韶唱着《黄昏》:依然记得从你口中出再见坚决如铁/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黄昏的地平线/划出一句离别/爱情进入永夜……
应秦唐要求,曙光集团派下考察团在元桥建立曙光希望学,因为秦唐双方都可拍板,行动迅速,不过两三时间,推土机、挖掘机已到了元桥地界。
秦唐住的就是学校,不过是八?九十年代的房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需要,自十年前村里的一位年长教师走后,学校便被荒弃,从幼儿班起,元桥的孩子上学差不多八里地,农村不比城市,早上打工尽早,难以接送孩子,上了年纪的能骑电瓶车还好,不能骑的,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幼儿班在强烈要求下迎来了校车,皆大欢喜。学的孩子有些还是七八岁的孩子,父母不能接送,只能翻山越岭抄路,去学校。
学校建在了原址上,等建成后,围墙可向外拓几亩,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谁家能每个孩子,不用村委做工作,只要真心对他们,几亩的土地流转村民按照行情,也没有借机敲竹杠,有一位想,没等别人开口,四方村民将他骂的直不起腰。
能有一个免费机构建学校,这是烧高香、求菩萨求来的恩爱,没有优惠已经不仁,借机抬价的简直生儿子没*。
秦唐也随之撤离学校,与工人住进了简易集装箱内,村里开会的地址搬到了会计吴若武家郑
时间悄悄进入了四月末,气开始回暖,曙光学已顺利进入奠基,只待明日鞭炮一响,将全速进入建设时期,争取今年完工。
气回温,元桥村马车自然村又遇到了一大难题,海塘位于马车自然村的中心位置,那些年养猪,家家户户将猪屎排进了池塘中,导致池塘翻糖,也不再有人承包,那些年村民一心奔向康社会,心中无环保,包括现在也是,农村里随手丢垃圾稀疏平常,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同样‘回报’人类,一到了热,由池塘内散发的那股气味让人回味无穷,四五月还不是灾点,到了夏,附近的村民叫苦不迭。曾经犯下的错,只能往肚子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