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攻坚克难(1 / 2)
午后的帕米尔高原深处,尽管阳光充沛,却刮起了风。春意未至,冬寒依旧。
陈默坐在工兵连的骨干队伍中,听他们研究突破冻土层的方案。
几名排长的提议都不大可行,一名中士的想法引起大家的兴趣。
“马钰刚,快说,你有什么主意?”眼镜指导员迫不及待地问。
“既然正常的工具都挖不开,为何不发挥我们工兵的专长,试试用爆破手段。”
“什么?”三个排长异口同声。
“小马,你真敢想。”眼镜指导员说,“我们不是在搞军事演习,我们是协助地方公司施工,怎么能动用武器弹药呢?而且,要炸出一条沟来,那当量恐怕也不好计算吧。”
“团首长讲过,我们要带着训练的思维、带着战术背景来施工。用运爆破手段就是一种模拟实战训练。”马钰刚说,“至于控制爆破当量问题,那是专业技术,我们可以搞定。”
众人的目光全部投到连长王誉峰身上,等着他来做决断。
王誉峰犹豫了片刻,一拍大腿,说:“我看这办法可行。”
“那……下一步呢?”眼镜指导员说。
“指导员,你带领战士们按原来的方式挖沟,注意不要再有战士受伤,不要强求速度。我现在就带马钰刚去找团长,当面汇报。如果团长同意,明天一早,后勤处就能将炸药、雷管运到现场。”
“如果团长不同意呢?”眼镜指导员问。
“那就让他自己来挖一挖试试。”连长王誉峰的语气有点难听。
眼镜指导员站起来说:“其他人,跟我走,继续挖!”
王誉峰又补充一句:“一排长,你赶快统计一下,目前为止全连损坏的工具有多少。我向团长汇报时,一并请求后勤处支援施工工具。”
众人分头行动。陈默在笔记本上不时记下官兵闪光的话语。
……
手电钻和小型发电机运上来了,炸药和雷管也运上来了,但是,要想在冻土层炸出一条深沟并不容易。
王誉峰带领连队的技术骨干,反复设计装药孔,要考虑炸药的装量、间距,还要反复实验爆炸当量。
经过半天摸索,终于找到一种相对安全又能达成效果的方案。
先用电钻在冻土层打出小孔,然后用小当量的炸药炸出稍大的洞,再给洞内装上炸药,再次引爆,就可以炸出较深的坑道。
将这些孔、洞、坑用导火索连起来,装上更大当量的炸药,这时再引爆,就可以炸开一条十米长的深沟。
这样炸出来的沟,深度一米左右,虽然还是达不到铺设光线的标准,但只要稍微用镐锹修整一下,就能达标。
工兵连的这个新点子,很快就被敏感的新闻干事刘翠知道了。
她鼓动着A师政治部副主任艾哈买提与她一起,驱车赶到工兵连施工现场,他们想要看个究竟。
陈默一直跟着工兵连的战士同吃同住,跟踪采写工兵连的事迹经验。刘翠的到来,让他感到不自在。
陈默像一只独狼,他喜欢一个人按自己的思路去采访、写稿,这样可以完全体现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观点,与人合作,彼此如果意见不一致,反倒是麻烦。
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从哪个角度去报道,这里面大有学问。
工兵连使用爆破手段施工的事情,可以写连队党支部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战斗作风;
也可以写官兵们响应上级科技练兵的号召,勇于打破常规,开动脑筋,创新施工方法;
还可以写连队发挥军事民主,一切为了“战斗”,军官服从战士,马钰刚的意见如何成为全连的共识……
到底选哪个角度,用什么题材,突出个人还是集体?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哪种形式更好,其实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