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谁的主意真的无所谓?(1 / 2)
夏末听完始末,大概得出个结论,就是理论不切合实际。
这也不能怪萧清卓没有计划得当,只怪大宇朝历年甚少有过大灾大难,历史记录不多,可借鉴的资料少。
“公主殿下不必忧心,此事倒也不难解决。现在的情况是流民越来越多的往襄城而来,若是突然停止发放米粮一定会立刻引起民众恐慌,继而暴乱,流民人数众多,恐襄城驻兵不能镇压得住,对吗?”
萧清卓点头,夏末之言直指要害。
夏末继续道:“为今之计,堵不如疏,赈济不如扶持。”
“怎么说?”
“以工代赈。”
见她不甚明了,夏末解释道:“是这样,流民太多,即便是整个大宇朝的国库都要少去一半,更何况是周家,怕是所有家财都填进去也如溪流入海,无底之洞。尤其是流民不光要吃饭,还得有安置的地方,也不能一直靠救济过活啊。而且流民并非都是老弱妇孺,也有青壮之辈,四肢俱全却整日混吃等死像话吗?流民人数过多,挤在一起就容易引发骚乱,小骚乱又会变为暴乱,但流民总归还是大宇朝的百姓,百姓谁都想安居乐业,但是他们身无分文又如何能重建家园呢?到时候免不了会落草为寇,为祸乡里。”
萧清卓若有所思:“你是说?”
“我觉得与其白给他们吃饭让他们闲得慌,不如就让他们去修筑堤坝,或者在城外重修家园,平整田地。出工的每日管饭,老弱妇孺还是继续赈济,其中有身强力壮的妇女也可帮忙修建屋舍,根据他们付出的劳动力派发住房和田地。这些人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从流民转为普通百姓了。”
萧清卓豁然开朗。
这个主意妙啊!与其白白花费粮食养着这帮人,还要担心他们生出乱子来,不如将他们派去修河堤房屋,也不算白费了粮食,还省了修河堤的费用,扩充了城镇,免了他们成为流寇的可能。一举多得,实在是绝妙!
夏末又补了一句:“天灾不甚可怕,可怕的人祸。只要大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萧清卓激动道:“说得好!夏末,我萧清卓在此替万千百姓谢过你了!”
说完就起身郑重地给夏末拜了一礼。
慌得夏末要起来还礼,刚动一下就疼得龇牙咧嘴。
被萧清卓连忙扶住了:“你快别动了,当心伤口裂开又得遭一茬罪!”
夏末疼得抽了两口气,还不忘怼回去:“这不是你跟我拜礼我急的慌吗!不然我躺得好好的干嘛瞎折腾啊!”
听听她这语气态度!换了别人早就拖出去了。但是人家是刚刚给她出了绝妙主意的大先生,萧清卓能把她怎么办呢,只得哄着啊。
“好好好,是我的错,不该一时激动就忘形了,你快别气了,仔细气得伤口疼,医者说你要心平气和的伤才好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