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三道诏令(1 / 2)
朝堂上鸦雀无声,嬴政朝下方扫视了一周,见没人愿意先论自己的观点,便朝商鞅开口道:“内阁是什么意见?”
商鞅礼道:“启禀王上,老臣和内阁几位同僚商议,一致认为应当将羌氐二族设置为两郡,派遣大秦官员前往担任郡太守和郡尉等重要职位,还应派遣十万大军驻防两郡!”
嬴政扫视群臣道:“诸位可有不同看法?”
廷尉府老廷尉拱手道:“启禀王上,商首辅所言在理,羌氐二族,蛮夷之辈,若想要让其真心归秦,恐需要数十年之久,为今之计,设置两郡,推行秦法,再以军队震慑,必将无事。”
听了老廷尉所言,嬴政低头思量,道:“老廷尉所言有理,羌氐二族既然愿意归秦,就是大秦子民,自当推行秦国法度,遵守秦国律法。”
嬴政此话一落,殿中一些大臣自然听出了嬴政有着自己的看法,都在心中猜测自己的计策会不会是王位上的小秦王想要的。
这时,一位大臣禀道:“启禀我王,首辅和老廷尉所言臣也很是赞同,但,羌氐二族刚刚归秦,朝廷就派遣关中秦人前去担任太守郡尉等重要职位,臣担心会引起二族反弹,请我王慎重。”
此话一出,商鞅等几位内阁大臣也是认真思索,这种情况,他们自然也考虑过,为了秦国的安定,都一一被他们排除,拿出最适合秦国以最快速度掌控羌氐二族的方案。
嬴政依然还是面无表情,平静道:“此言有理,那位臣公还有计策或者不同意见,今日朝议,诸位畅所欲言,无需多虑。”
张仪禀道:“禀我王,李大夫所言,内阁也是有所考量,羌氐二族原先领土设为两郡,乃是定局,唯有担任两郡太守等重要职位的人选,是用羌氐二族的人还是用关中秦人,我等三人也是争论不下,考虑到两郡太过偏远,若是用羌氐两族之人为太守,郡丞,郡尉。若是相互勾结,画地而治,数月以来战死的将士和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毫无意义。”
朝中大臣们默然,张仪所言正是问题的关节所在,用关中秦人所带来的反弹坏处和用羌氐二族的人危害相比较,自然是用关中秦人最为稳妥。
也有大臣们想到可以把主管政务的职位如太守和郡丞任命给羌氐二族的人,管理郡卫治安的郡尉一职让关中秦人担任。
商鞅他们同样也研究过这种做法,最终被他们否决了,因为就算调用老秦人去担任郡尉一职,手下的郡卫和县卫用羌氐二族的人呢还是再从关中调用一批老秦人。
若是用羌氐二族的人当郡卫,那这个郡尉还有实权吗?和用一个羌氐二族的人当郡尉又有什么区别。
可若是调用老秦人当郡卫,问题又出来了,除了语言障碍等问题外,还有就是羌氐二族的百姓未必会服,不服自然会产生摩擦,然后演变为矛盾,变成新老秦人之间的对立,最终成为敌人。
所以说一个郡尉的位子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一位大臣说道:“请问首辅,就算是用羌氐二族的人为太守等要职,驻守大军乃从关中派去,就不用担心画地而治的局面出现了?”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吧,若是朝廷派遣十万大军驻守两郡,十万大军的军粮就要两郡供给,要是有人心怀不轨,在军粮中动手脚,十万大军顷刻便灭。可,若是从关中运粮,几年下来,秦国不用六国来攻,也会自取灭亡。”坐在右边闭目养神的魏冉忽然开口道。
这位大臣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对嬴政一礼,然后又对商鞅和魏冉一礼,才道:“是下官思虑不周,多谢阁主解惑。”
还好此人没有说出一句我们可以提防的话来,魏冉也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闭上双目云游天外去了。
之后也有几人诉说了自己的看法,嬴政也同样的既不赞同,也不反对。
见再也没有大臣发表意见,嬴政见户部尚书范蠡从上朝到现在不曾说过一字半句,他也想看看这位帮助越王勾践出谋划策而复国的商圣有什么更好的计策,问道:“户部尚书对此事有何想法?”
范蠡拱手道:“王上已有圣断,臣就不敢再在王上面前卖弄。”
“孤就想听听范尚书的高见。”
嬴政的声音从上方传来,语气中带有一丝不容反对的霸道。
殿中的许多大臣都听得浑身一颤,微微抬头向嬴政偷瞄去,嬴政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面容,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瞳如同地狱的深渊,深不见低。
那深渊中就像是有什么恐怖的存在,能吞噬一切生命,以及灵魂。
偷瞄的大臣们急忙收回目光,将头埋得更低些。
范蠡也是一惊,恭敬的拱手道:“禀我王,愚臣之见,太守之人依然用羌氐二族的人,羌族所在郡的太守,郡尉,郡丞是由氐族的人担任,氐族所在郡的太守等职位由羌族的人担任。再有十万大军驻守,应无大碍。”
众臣一听,此法可行,都一一出言附和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连商鞅几人都认为可行,同样附议。
见朝中大臣们都赞同,嬴政缓缓道:“既然诸位臣公都已发表自己的意见,又或者赞同同僚的意见。那,孤,就说说孤的看法。”
群臣见嬴政没有下诏书,反而是有圣言,都整理衣冠,面肃庄严,静静等待。
嬴政继续道:“诸位所言,在孤看来只有一点,如何让羌氐二族心甘情愿的承认自己是大秦子民——秦人。”
“孤要告诉诸位,既然选择入秦,成为秦人,那就要遵我秦国法度,奉本王诏令。反之,秦国之敌,有死无生。”
嬴政的话说得铿锵有力,霸道无比,却又杀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