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不过,合理而公正,这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这一点很难做到。
哪怕是时代发展到现代那个时候,也不存在绝对的合理而公平,然而,这也正是人们所积极索求的东西。
后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武则天极大地扩充了科举考试的选拔人数,而这也是武则天对于科举制度的最大贡献。
另一种说法当然是说殿试是武则天对于科举制度的最大贡献。
这是因为规模扩大了,才更可能促进阶级的流动。
事实上,武则天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希望阶级可以流动的人。
事实上,这一点上也确实是我记错了。我还以为武则天会选择先登基,然后再开创殿试和武举。
虽然说,不论当不当这个皇帝乃至这个皇后,她实际上都是统治阶级的人。
然而,她当初在他们家,并不属于那种很受欢迎的存在。甚至,很讨人嫌。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还是很了解有一些民众的想法的。
在她父亲武士彟还在世的时候,她的生活还是颇为美满的。
可是,好景不长。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那个时候,武则天才十二岁。
而这个时,母亲杨氏和子女无依无靠,自然而然地也就投奔到了亲戚家里,也就是武氏家族,还是有些寄人篱下的。
年幼丧父,这本来便不是一个好事了。甚至于,这是一个有些悲惨事情。
然而,她父亲尸骨未寒,更糟糕的事情却发生了。
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她和她的母亲杨氏落井下石。不久,武则天不得不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而这个落井下石,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也确实是一个值得考量的事情。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的。
不过,还是有一些流传出来的不同说法。
一者就是,在则天发迹之前,她的那些堂兄们对待武则天亲生母亲杨氏甚为刻薄。而且,经常凌虐羞辱少女时期的武则天。
寄居在别人家里,这种事情可能确实会发生。而且,她们也没有人可以撑腰。
不过,如若只是这样的话,她好像也没有必要那么恨她的堂兄们,对他们做了那么多,甚至有点赶尽杀绝。
也有可能,她确实足够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另外一种说法则不太一样,据说当时杨氏四十岁左右,依旧风韵犹存。这几个哥哥,就违反人伦,非礼了武则天母亲。而这个非礼,有一定的可能是发生了什么。
不仅如此,少女时期的武则天也没有摆脱她那几个哥哥的魔爪。可能,他们兄妹之间也发生了关系。
唐朝风气开放,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是,也不见得。杨氏年纪有些大了,又是长辈。而武则天,后来也是成了皇帝的女人的。